廣汽全固態電池亮相,2026年上車

4月12日,被業內熱議的廣汽全固態電池露出真容。“全固態電池採用100%固態電解質,使用溫域在-40 ℃~100℃,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 以上,續航可超1000公里。”2024廣汽科技日上,廣汽埃安動力電池研發部負責人李進如是說道。

據廣汽官方數據,廣汽全固態電池較當前量產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質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

在大衆最關心的量產搭載方面,記者瞭解到,廣汽全固態電池目前尚未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電解質是結合了氧化物、硫化物等物質的混合物,預計後期將於廣汽因湃電池工廠生產,並將於2026年率先搭載於昊鉑車型。

自4月9日以來,固態電池概念板塊熱度高漲,業內對固態電池爭議隨之展開。

在電池廠商等上游產業端,記者另從弗迪電池、孚能科技、贛鋒鋰業、上海洗霸等多家固態電池相關企業內部人士處瞭解到,半固態電池目前仍處於市場應用推廣的初期階段,尚未形成規模上量,技術路線仍需要成熟完善。

在車企端,騰勢汽車總經理兼首席共創官趙長江日前曾發文表示,“這個時候宣傳半固態車用電池的就是在玩文字遊戲”。智己L6已發佈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

目前,包括寶馬、大衆、豐田、日產、福特、廣汽、上汽、長安等超8家車企已發佈搭載固態電池的計劃,但真正的商業落地仍有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4月11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先進儲能材料與技術研究組在全固態電池硫化物電解質研究取得新進展,解決了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疊層工藝的行業痛點及瓶頸問題,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的大型車載電池製作工藝的難關,在硫化物軟包電池疊片技術上取得關鍵性突破。

在技術層面上,固態電池的成本同樣是引起業內爭議的一大因素。

目前來看,固態電池的成本遠高於液態電池,150kWh半固態電池的成本已經超過22萬元,而全固態電池成本在不同的技術路線影響下,有的成本可超過30萬元。

日產美國分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到2030年時,電動汽車和電氣化汽車的價格將與內燃汽車持平。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日產將放棄在2028年前全面押注固態電池的計劃。他表示,目前固態電池價格依然昂貴,若技術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固態電池的價格預計無法下降到所需的程度。

除了全固態電池,邁步智能化的下半場,廣汽科技日將目光聚焦到自動駕駛領域。

與其他技術介紹時長不同,發佈會現場,廣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陳學文花了15分鐘時間詳細介紹了他入職廣汽後的首份成績單——無圖純視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GARCIA智駕系統及對應的首個智駕OS操作系統。

“從2022年8月開始,到如今發佈,耗時1年多時間,團隊研發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不需要高精地圖、不依賴激光雷達,可應用於複雜多變的多場景。”陳學文向記者表示,預計2026年春天,廣汽GARCIA智駕系統將實現全面量產。在成本方面,同等算力情況下,此次推出的智駕系統較搭載激光雷達的智駕系統更低。

實際上,2023年,包括特斯拉、問界汽車、小鵬汽車等多家造車新勢力已提出“去圖化”概念,但真實的用戶數據仍需要積累。

此外,陳學文還談及業內熱議的“端到端”模型:“我認爲可以有局部的端到端。但是基於目前國內的應用場景比較複雜,我覺得端到端的技術路線還有得走,我不認爲在10年內端到端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與傳統的自動駕駛模型不同,端到端模型將感知、預測和規劃所有節點視爲一個整體,更趨向人腦感知。自2023年8月以來,端到端模型成爲特斯拉、小鵬汽車多家車企智能駕駛發力的新方向。

此外,在“去圖化”的同時,廣汽也沒有放棄高精度地圖的技術路線。2023年8月1日,廣汽集團發佈公告稱,擬出資4000萬元與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方共同投資設立“廣東廣祺輿圖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完善高精度地圖等領域佈局。

在全固態電池、GARCIA智駕系統等技術加持下,廣汽集團急需提振股價。過去的2023年,受廣汽三菱重組虧損影響,廣汽集團年度淨利潤同比下降45%,股價也出現明顯下滑。

從廣汽釋放科技日技術開始,廣汽集團A股股價自4月8日開始波動上漲,近5日最高每股報價至9.74元。

值得一提的是,4月10日~11日,股價上升的同時,廣汽被滬股通減持超250萬股。科技日發佈會當天,廣汽集團盤中跌幅超5%,每股報價8.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