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現「史上最迷你」蝸牛 僅0.86公釐比針眼還小

廣西發現「史上最迷你」蝸牛,僅0.86公釐比針眼還小。(圖/翻攝自《ZooKeys》/下圖皆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生物學家在大陸廣西省發現史上最迷你的陸生蝸牛,牠的殼高只有0.86毫米,只有針眼的十分之一大,能夠將整個蝸殼塞進針眼。科學家透露,這種蝸牛是研究人員採集石灰岩底部土壤樣本時才意外發現,應該是該地的特有品種

根據《衛報》報導,這種微型陸生蝸牛(The Angustopila dominikae snail)是迄今最迷你的蝸牛,雖然肉眼就可以看見,但如果不特別去注意很容易就會忽略牠,研究人員也是採集土壤樣本時才意外發現,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生物學雜誌《生物學鑰匙》(ZooKeys)上。

日本信州大學科學家格爾格利(Barna Páll-Gergely)說,能夠發現「真正小型」的蝸牛,讓他感到相當興奮,這可能是當地土生土長特有種,和牠們最爲相近的同類大約生活在621英里(約999公里)之外的泰國

格爾格利表示,我們很難用「適應環境」來解釋牠們的大小,對於很小的昆蟲還能猜測牠們爲甚麼演化成這種樣子,但對於蝸牛就很難猜測,這一科的所有蝸牛都很小,或許牠們6千萬年前的共同祖先也都很小。在那以後,這種小型的物種就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存活下來,然後繁衍至今。

格爾格利指出,已經不可能再發現更小型的蝸牛,因爲蝸牛的器官細胞不可能更小,這次新發現的蝸牛身體器官構造,已經是蝸牛生存所需要最少數量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