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多是自找的!人人都怕癌症,但癌症也怕你:怕你做這些事
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2022年4月15日至21日)即將來臨,今年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主題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動”。
不少人感覺身邊的年輕癌症患者越來越多了,80 後、90 後甚至 00 後。
2021年,《柳葉刀·腫瘤學》發佈了全球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癌症負擔綜合評估。
數據顯示,在全球青少年和年輕成人中,癌症位列第四大死因,2019年,全球15~39歲的人羣中有119萬癌症病例和39.6萬例癌症死亡。
年輕人患癌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爲什麼說很多癌症都是自找的?今天一起來關注學習下……
癌症,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
癌症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其實,老年人患癌概率遠高於年輕人,多數癌症患者都在 60 歲以上。
老年時發生的癌症多是由外界因素慢慢累積而來的,但防癌一定要從年輕時候做起,甚至從孩童時期開始。
人們感覺年輕癌症患者增加,實際上,和感染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的肝癌,年輕一代的發病率反而降低了。
《癌症》(Cancer)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肝癌發病率一直在持續增加,但年輕人肝癌的發病率較前下降,主要歸因於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的接種,並且在大多數地區都是一致的。
免疫接種乙型肝炎疫苗預防HBV感染,可顯著降低高風險國家年輕人中HBV感染率,以及由此引起的肝癌發病率,這是現代醫療衛生水平進步的結果。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而對於口腔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這類和現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癌症,不僅數量在增加,發病年齡也越來越早,建議年輕人定期體檢,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輕人患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除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癌症的發生和年輕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不無關係。
說到癌症,人人都怕,殊不知,癌症也怕你做這幾件事:
1、怕你按時作息、不愛熬夜。
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工作、生活中壓力大,使得容易過度疲勞,精神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甚至失眠、抑鬱,這些綜合因素都可能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導致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比如,壓力大與乳腺癌是有一定關係的,壓力大會引起內分泌紊亂,常見的月經不調就是紊亂的一種表現,長期處在焦慮等壓力情緒中,雌激素紊亂不斷對乳房產生不良刺激,進而會誘發癌變。
2、怕你健康的飲食習慣。
不少年輕人無肉不歡,喜歡吃各種口味重的食品,如熏製、燒烤、油炸的食物。還有很多人把飲料當水喝,如碳酸飲料、奶茶。
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也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因素。
如胃癌的發生除了幽門螺桿菌及遺傳因素,與三餐不規律、高鹽飲食、愛吃煙薰等食品有關;
肝癌的發生除了乙肝病毒感染,還與吃黴變食物有關;
食管癌的發生與喜食燙食、吃黴變食物有關;
結直腸癌的發生與多吃動物脂肪、動物蛋白和低纖維飲食有關。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3、怕你及時戒菸、戒酒、不吃檳榔。
1)菸草中含有至少69種致癌物,這些致癌物會引起體內關鍵基因發生永久性突變並逐漸積累,進而影響人體正常的生長、調控。
與不吸菸的人相比,吸菸者發生肺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的風險都大大增高。
不少年輕人覺得電子煙是時尚,但與燃燒的菸草產品相比,危害並未減少,且使用者更容易上癮。
2)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酒精(飲料)列爲 1 類致癌物。喝養生酒長壽的說法千萬別信。
研究發現,全世界5.5%的癌症發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就是說每18 個癌症患者裡,就有 1 個是喝酒喝出來的。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飲酒和常見的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等都有直接關係。
如果愛喝酒,請儘量戒酒,特別是喝酒上臉的人、女性,尤其要注意。
3)2003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就將檳榔果認定爲1類致癌物。
《國際口腔醫學雜誌》等期刊發表的衆多醫學文獻提出,檳榔對健康有巨大損害,尤其與口腔癌高發有不可推脫的聯繫。
長期咀嚼檳榔還可能導致食管癌、肝癌等。
4、怕你堅持運動、遠離肥胖因素。
缺乏運動及肥胖也會增加癌症發生風險,肥胖能改變體內激素水平。
有11 種和肥胖高度相關的腫瘤是:如增加食管癌、膽囊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子宮癌、卵巢癌、腎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風險。
5、怕你及時進行早癌篩查。
許多年輕人體檢意識不強,身體出現小毛病能扛則扛,往往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等到發現時,爲時已晚。
如何預防癌症?
注意飲食
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減少鹽和油攝入量,不吃發黴變質食物,少吃加工肉類、燒烤、煙燻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增加高纖維食物攝入。
戒菸戒酒,不吃檳榔。儘量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堅持運動
WHO推薦每個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鍛鍊,或者至少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
接種疫苗
及時接種HPV 疫苗、乙肝疫苗,預防和控制EB病毒、乙肝病毒、HPV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的感染。
定期體檢
癌症高危人羣,更要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患癌的年輕人不少有先天原因,要遵從專科醫生建議。
本文專家:胡忠東,長沙市第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檢醫師,副主任醫師,湖南省醫學教育科技學會青年科普創新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