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爲何如此難治?目前對於癌症治療的研究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疾病列一個榜單,高局榜首的一定會是癌症。
癌症爲何如此難治?
癌症,其難治性彷彿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讓醫學界倍感棘手。
目前對於癌症治療的研究到了什麼程度?
1.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治療癌症的傳統方法,尤其適用於實體瘤的治療。通過外科手段切除腫瘤組織,可以直接去除癌症病竈,並有效清除對放射線不敏感或藥物難以抵達的腫瘤特殊部位。
想象一下,外科醫生就像是精準的拆彈專家,他們利用高超的技藝,將藏匿於身體深處的“炸彈”——腫瘤,小心翼翼地剝離出來。手術,這一傳統而直接的方法,對於實體瘤來說,就像是直接拔掉了癌細胞的“老巢”。
當然,手術並非完美無缺,它也是一場精細的平衡術,既要確保腫瘤被徹底清除,又要儘量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誤傷”。
2. 化學療法和放射性治療
化學療法和放射性治療是利用化學藥物或高能電離輻射來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化療主要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而放療則直接利用射線對癌細胞造成殺傷。隨着手術、放化療技術的發展,目前已形成針對癌症的綜合治療體系。
化療和放療,就像是戰場上的“地毯式轟炸”,它們利用化學藥物或高能輻射,對快速分裂的癌細胞發起猛烈攻擊。這兩種方法雖然威力強大,但也可能誤傷一些無辜的“平民”——正常細胞,導致免疫力下降或組織損傷。
不過,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正努力讓這場“轟炸”更加精準,減少副作用。
3.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比起化療和放療,更像是精準制導的導彈,它只針對癌細胞上的特定“靶標”發起攻擊,而對正常細胞則幾乎無害。
這種療法利用小分子抑制劑或單克隆抗體,像精準的鑰匙一樣,插入癌細胞的“鎖孔”,阻斷其生長和分裂的信號通路。
然而,就像導彈有時會遇到干擾一樣,靶向治療也可能面臨耐藥性的挑戰。
4.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則像是喚醒了身體內部的“自衛隊”——免疫系統,讓它重新振作起來,對抗癌細胞。通過解除癌細胞對免疫系統的“僞裝”,或者利用基因改造的T細胞,讓免疫系統能夠精準識別並消滅癌細胞。這種療法已在晚期黑色素瘤、肺癌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0年,黑色素瘤患者的首批治療結果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模式。經臨牀研究發現,四分之一接受過伊匹單抗(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存活時間超過了3年。
從那時起,免疫治療正式出現在癌症治療的格局中,爲癌症治療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並強調了基本腫瘤免疫學的重要性,特別是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和腫瘤新抗原在塑造癌症發展和影響療效方面的作用。
5. 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是一種通過修復或替換異常基因來治療癌症的方法。近年來,基因治療在實驗室研究和臨牀試驗中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在血液惡性腫瘤領域。
CRISPR-Cas9技術是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精確地定位並修復或替換異常基因。在癌症研究中,CRISPR-Cas9技術已經被用於研究癌細胞的基因突變、驅動基因和腫瘤微環境等方面。
6. 納米技術和治療性病毒
納米技術通過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改善了藥物傳遞的效率和靶向性,其可以改善藥物分子的基本性質和生物活性,提高水溶性較差的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並增強藥物在腫瘤中的選擇性蓄積。
例如,納米顆粒可以利用腫瘤的增強滲透和滯留(EPR)效應,實現被動靶向和在腫瘤部位的長期滯留,從而提高治療效果並減少全身毒性。
此外,納米技術也被用於集成診斷和治療功能,形成治療診斷納米醫療平臺,這種平臺可以監控藥物動力學、治療藥物的積累以及疾病的發展,進一步研究腫瘤內和病人間的異質性,從而發展個性化醫療。
而治療性病毒,尤其是溶瘤病毒,通過直接感染並殺死癌細胞,同時激發機體的免疫反應,增強對腫瘤的免疫監視。
溶瘤病毒治療利用自然或基因改造的病毒特異性靶向和感染腫瘤細胞,通過病毒自身的複製破壞癌細胞。這一過程還改變了腫瘤的免疫微環境,將“冷”腫瘤轉變爲“熱”腫瘤,並動員身體的免疫系統。
JX-594是一款基於VACV的衍生OV,它刪除了胸腺激酶基因並插入GM-CSF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多項臨牀試驗提示靜脈或瘤內注射JX-594用於治療肝癌、結直腸癌、膀胱癌及骨肉瘤等惡性腫瘤安全有效。
7. 新興技術和方法
除了上述傳統和新興治療方法外,科學家們還在不斷探索新的癌症治療技術和方法,表觀遺傳學治療和腫瘤代謝療法絕對是其中佼佼者。
表觀遺傳學治療,就像是一位精通“基因魔術”的魔法師,通過巧妙地改變癌細胞的“基因樂譜”——即基因表達模式,來抑制它們的瘋狂生長和擴散。想象一下,組蛋白和核酸就像是樂譜上的音符,它們通過各種共價修飾(就像是魔術師的魔法棒)進行可逆和動態的調控,共同演奏出染色質結構和基因表達的和諧樂章。
科學家們首先通過詳盡的癌症基因組DNA測序和功能基因組學篩查,就像是在龐大的音樂庫中找到了與致癌程序相關聯的“樂譜片段”。而表觀遺傳療法作爲抗癌藥物的基礎,它們能夠直接對癌細胞施展“魔法”。
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這些藥物還能調節抗腫瘤免疫反應,就像是激活了身體內部的“衛士”,共同對抗癌細胞的侵襲。免疫系統在抑制癌症中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利用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治療,它將成爲癌症治療舞臺上的第四位主角,與手術、化療和放療並肩作戰。
而腫瘤代謝療法,則像是一位精通“代謝兵法”的將軍,通過精準地干擾癌細胞的“後勤補給線”——即代謝途徑,來徹底消滅這些頑固的敵人。代謝重編程是癌症的一個重要標誌,就像是癌細胞爲了生存和擴張,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以適應營養缺乏的微環境。癌症代謝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前Otto Warburg的開創性工作,他就像是一位細心的觀察者,發現腫瘤細胞在體外竟然偏愛通過有氧糖酵解來產生乳酸,這種現象就像是一個奇特的“飲食偏好”,後來被人們稱爲“華寶效應”。
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就像是在癌細胞的“廚房”裡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秘密食譜”,包括增加對電子受體的需求、增強對氧化應激的保護以及對氮的渴求。
然而,目前的癌症代謝治療還存在一些侷限性,這就像是在戰鬥中遇到了一些難以攻克的堡壘,提示我們需要繼續探索新的靶點和優化治療策略,以取得更大的勝利。
癌症,不同於那些由外部病原體引起的“外源性疾病”,它源自患者自身,是身體細胞的一種“叛變”。
這就好比家裡的孩子突然叛逆,我們難道能用跟陌生人爭吵的態度對待它們嗎?
抗生素對於細菌感染之所以有效,是因爲它們能精準地殺死細菌,而對人體細胞毫無影響。面對癌細胞,這種“精準打擊”卻變得異常困難。癌細胞雖壞,但仍是人體細胞的一部分,因此治療時往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傳統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害了那些快速生長的正常細胞,如毛囊細胞、造血幹細胞等,導致嚴重的副作用。醫生在治療過程中,不得不時刻在治癒癌症和維持患者生命之間做出權衡,甚至妥協。這種“內外不分”的特性,讓癌症治療變得異常複雜和棘手。
另一方面,如果說癌症是一種疾病,那它更像是幾千幾萬種疾病的組合。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癌症。
以肺癌爲例,雖然在中國和美國都是癌症的第一殺手,但每個患者的癌症都是不一樣的。這是基因突變的多樣性在作祟。
一項研究指出,肺癌患者平均每人突變數目接近5000個。這些突變組合各異,使得每個患者的癌症都成爲一個獨特的“個體”。因此,即使製藥公司研發出新的抗癌藥物,也往往只能針對很少部分患者有效。這種“一對多”的治療模式,讓癌症治療進展緩慢,任重道遠。
癌症的第三個難治之處在於其快速產生抗藥性的能力。這彷彿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進化戰。就像超級細菌的出現一樣,癌細胞也能在藥物的壓力下迅速進化,產生新的基因突變,從而躲避藥物的攻擊。
仍以肺癌的藥物Ceritinib爲例,雖然它對某些肺癌患者有很好的效果,但很快就發現,許多癌細胞在治療幾個月後就丟棄了突變的ALK基因,產生了新的突變來繼續生長。這種快速的進化速度,讓人不禁感嘆自然面前人類的渺小和無力。
癌症之所以難治,是因爲它既是內源性疾病,又具有多樣性和異質性,還能快速產生抗藥性。
這三個原因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癌症治療的“三座大山”。
幸而醫學界並未放棄對癌症的抗爭。目前對於癌症的研究進程,已遠超我們想象。
寫在文末
癌症的難治性源於其複雜性和多樣性,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對癌症治療的研究和探索。隨着醫學科技的進步和新興治療方法的不斷涌現,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終將找到徹底治癒癌症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