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雜談
【導語:廣州車展歷來是車企必爭之地。它的包容和開放,以及務實和“民間性”的特點,在中國四大車展中屬於最接地氣的車展,而且品位不低,又不失國際化的範兒。2009年,大衆曾雄心勃勃地在廣州車展上發佈“南方戰略”,一度引發海內外關注的熱點。此舉是在向日系“鐵三角”(豐田、本田、日產)發起挑戰。十餘年過去了,南方市場依然還是日系車的天下,德系車攻不下來的原因也是今天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撰文|顏光明、編輯|禾 子
關於今年廣州車展,與一些友人閒聊起來還有不少感觸。故問我印象如何?我據實回答,總的來看是在降溫,沒有以前那麼熱。具體來看有三個比較直觀的現象。
首先,戶外廣告少了;其次,主流車企熱情下降,某某之夜少了;再者,展館的周邊安靜多了。概括起來三句話:油車遇冷,電車趨熱;合資品牌失寵,自主品牌追捧;汽車無序加劇,內卷失控無度。
這是整體觀感,也是身臨其境的感受。被問及對廣州車展合資企業的印象如何?我根據自己的觀察直言:作爲主流汽車的合資車企,對待車展的積極性大不如前,無論是投入和氣勢都沒有以往有力度,失去了方向感。有人說這是被中國汽車突然崛起(彎道超車)打懵了,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我說,未必,原因很複雜,這是值得關注的動向。
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三個細節來觀察:第一,邀請媒體參展採訪數量大幅減少;第二,提前預熱和造勢減少;第三,戰略調性的發佈減少了。再看場館的體驗:合資品牌展出陣容和規模不小(比如大衆、通用、奧迪和奔馳),也有新品推出,但重心偏於新能源汽車,但關注度大不如從前;相反,自主品牌展臺無論是投入和造勢,以及積極性空前高漲。從實際展出效果來看,無論是人氣和關注度都要勝過合資品牌,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其中的原因,簡單分析有這三個方面:第一,在展臺設計上,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差距在縮小;第二,產品審美和融入度,吸引力超過了合資品牌;第三,展示的理念和“精氣神”發生了變化。我想,這不是一二句話解釋得清楚的,不過,如果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人們藉助汽車自主的“歷史意識”,似乎感覺到個體的身份慢慢被找回來了。
當然,也有涉及到網紅車型的問題,尤其是被某些車企創始人和高管自吹的現象,問我怎麼看?在我看來,這是暫時的,需要時間過濾,最後還得交給市場和社會去檢驗。不過,學費還得交,畢竟這是百年不遇的歷史之大變局,誰都想試試,無可厚非,不就是折騰幾下,買幾個教訓不就明白了的事,現在妄下結論還是爲時過早。但是,對於當下的汽車亂象不止是造車的目的性值得懷疑,還有價值取向確實很成問題,這種瘋狂幾乎到了極度誇張的地步。當造手機的,幹航空的,玩網絡的都涌入造車行業時,想想不癲狂也不可能。所以,今年廣州車展D區新能源汽車展館的火爆並不奇怪,人們看的不是車,而是好奇心,汽車的異化,背後的企圖和運作……
此外,對汽車的屬性和審美上聊起來都有困惑,感到撲朔迷離,真僞難辨,尤其那些概念和定義滿天飛,找不到北。我坦率地說,這都是商業話術,用來表演的臺詞。這就讓我想起上世紀(參數丨圖片)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所謂各個年代的文學定義,比如傷痕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等,現在看來這些定義的意義都不大。事實證明,有意義的還是要摸索到一條表現生活真諦的思路。
汽車也不例外。然而,造車“新勢力”的聒噪還是有一定的誘惑力,動輒就是“軟件定義汽車”、“科技定義豪華”、“場景定義設計”等,聽起來高大上,其實並非如此。比如,有人把汽車智能科技吹噓成無所不能的神器,汽車駕駛從此可以進入無人化,請問,有那麼簡單嗎?將MPV“麪包車化”,由7人座改成四人座的超級奢華,造型設計卻“棺材化”,這是我們要的豪華?車展上爭奇鬥豔的所謂硬派SUV,個個都在相互攀比,沒有不霸氣,就怕不夠霸得過度,這能叫陽剛嗎?而“剪刀轎跑”(也稱鷗翼門)盛行,看似有型,似曾相識,卻無“魂魄”,找不到出處,形同“殭屍”(沒有人文),試問,這樣的車型還能與日常生活有關係嗎?
當然,這只是閒聊,無關宏旨,但我們還是要用包容的心態來看待汽車,既要有個性化的設計,也需要奇花異草的創新,前提是要有意義,“立文之道,惟字與義”。縱使汽車不論怎麼變,也應遵循“造車有道”。否則,豈不亂套?
回到車展變化來看,從某種角度來講,如今是非主流車企成了車展的“明星”,相對而言“三大汽車”並非出衆,有點匪夷所思。首先,廣汽集團成了本次車展的主場,不僅包攬了A區的2.2場館,還拿出了引以爲傲的產品,展臺上人氣火爆;其次,非主流車企集體發聲,氣勢宏大,超過了“三大汽車”的展臺;再是,無論是展示方式和效果,以及產品的技術和水平,都已超越了某些合資品牌,找到了自信和自豪。吉利、奇瑞、長城、長安、比亞迪等展臺人頭攢動,一方面是展臺設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展示風格有親和力,展示的不只是車,還有場景的佈置,有很強的傳遞生活方式的意識。
作爲最接地氣的日系、韓系展臺,人們關注的還是產品。比如廣豐的第九代凱美瑞,在內行人看來,還是極具競爭力的車型,不僅是商品力,還有技術含量的提升,在B級車中具有代表性;其次是廣本的極湃2,屬於在純電動車的新銳,表明一種態度,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都順應了當下審美的訴求。所以,日系車還是不可小覷。廣州車展對於日系車而言,等於是半個主場。再比如,福特皮卡還是有其獨特性,帶有硬派皮卡的標誌性。北京現代推出第十一代索納塔,雖不高調,但力挺性能車的堅守,還是值得密切關注的市場動向。
回顧車展,在我看來,廣州車展歷來是車企必爭之地。它的包容和開放,以及務實和“民間性”的特點,在中國四大車展中屬於最接地氣的車展,而且品位不低,又不失國際化的範兒。2009年,大衆曾雄心勃勃地在廣州車展上發佈“南方戰略”,一度引發海內外關注的熱點。此舉是在向日系“鐵三角”(豐田、本田、日產)發起挑戰。十餘年過去了,南方市場依然還是日系車的天下,德系車攻不下來的原因也是今天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而今天則與以往不同,交戰的已不再是合資車企,即所謂的主流汽車之間的競爭,而是自主品牌開始向合資品牌,即非主流車企向主流車企發起挑戰,可以視爲被長期打壓的自主品牌開始揭竿而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外資汽車顯然力不從心,已是自嘆弗如,退避三舍,變得謙虛和溫順起來。此現狀誰也沒料到會“逆轉”,且喜又亢奮,卻又不免有慮?喜的是,格局發生變化,反轉氣勢亢奮,疑慮的無非是“虛火”,不夠踏實,膨脹過快,希望夯實根基,可持續地增長實力。
點評
汽車行業流行一句老話,打市場上廣州,做品牌上上海,造勢上北京,今天依舊沒有改變。看好廣州車展,其實就是看好中國市場。得廣州市場得天下也。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