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基金王亦偉:國資創投“三大招”力挺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

近幾個月,廣州國資創投頻頻登上國內創投話題榜:設立大體量基金、出資多家投資機構等。在全國地方國資投資機構和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節奏有所放緩之下,廣州的基金招商“進度條”依然拉滿。

近些年廣州不少“明星項目”,如小鵬汽車、華星光電、粵芯半導體、雲從科技、鴻基創能、巨灣技研等,背後都能看到廣州國資創投的身影。其中,管理規模上千億元的廣州基金,既是出資人,也是“賦能者”,以“耐心資本”角色陪跑,推動上百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日前,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亦偉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廣州國資創投在廣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發揮三個作用,同時在競爭中具有三大優勢,已成爲產業動能轉換新“引擎”。

管理基金規模超千億

“以投促引”超50家優質企業落戶廣州

證券時報記者:作爲國資投資機構,請您介紹廣州基金的創投圖譜。

王亦偉:廣州基金於2013年正式揭牌成立,是廣州市委、市政府爲推進廣州產業轉型升級、放大財政資金引導效應、強化區域金融中心地位而專門成立的產業投融資平臺。截至2023年末,廣州基金管理基金規模超1100億元,投資實體經濟企業超千家,併成功推動過百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其中超30家爲廣州本土上市企業。

在創投領域的佈局上,一方面,廣州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利用VC、PE等市場化投資優勢,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核”產業開展投資佈局。廣州基金始終堅持市場化運作原則,自成立以來多次取得較好成績,挖掘並投資多個優質項目,包括國產質譜領域領軍企業禾信儀器、科創板全國首家接受受理的晶晨股份、廣州首家接受受理的方邦股份等,已投項目萬孚生物、普天科技等實現了超100倍的回報。在2024年4月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24家廣州企業上榜,其中14家企業爲廣州基金所投資項目,佔比接近60%。

另一方面,廣州基金受託管理多隻政府引導基金,累計參股設立近百隻子基金,通過子基金投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領域,培育超100個廣州市重點明星項目,有力促進廣州產業轉型升級。此外,廣州基金還與國內產業龍頭和優秀投資機構設立多隻大型基金,並代表廣州市政府參與多隻大型國家級產業基金,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等。

證券時報記者:請介紹,廣州基金接管廣州市引導基金的發展情況?

王亦偉:廣州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業務主要由旗下新興基金負責運營。新興基金目前受託管理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和廣州市種業發展基金等3只政府引導基金。

截至2023年末,受託管理的3只政府引導基金與國內外優秀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合作發起設立共96只子基金,撬動社會資本超210億元,形成超260億元的子基金實繳總規模。子基金累計投資項目超640個,其中廣州項目超330個,實現超2.4倍返投廣州;累計投資超13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34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並推動小鵬汽車、雲從科技等近50家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廣州基金聯合各子基金管理人以“股權投資+產業導入”的方式,推動優質項目由外地遷入,強化“以投促引”、“以投促產”。截至2023年末,合計吸引中科宇航、導遠電子、萬物集等超50家優秀企業落戶廣州或者在廣州設立子公司,涵蓋了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核心產業,推動廣州市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管子基金所投廣州項目2023年在廣州納稅金額超過8億元,已投項目帶動就業人數超3萬人,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以研促投”挖掘優質項目

投資“組合拳”爲企業全週期賦能

證券時報記者:近兩年,廣州的明星項目,如巨灣技研、華星光電等,背後都有廣州基金的身影,請問廣州基金是以何種方式參與這些項目投資,又是如何發現這些優質項目的?

王亦偉:我們發揮科技金融的賦能作用,聚焦廣州新興產業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積極發掘並投資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的優質企業,重點關注並引導金融資源投向高端製造、綠色環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通過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深度發掘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投資標的,主動優化投資佈局,搶佔產業發展先機,積極促進本土科技金融創新與關鍵產業發展相融合。

除了巨灣技研,廣州基金還投資了多個明星項目,如廣汽埃安、普天科技、禾信儀器、小鵬汽車、方邦股份、廣鋼氣體、萬物集等。其中,以萬物集爲例,2020年,廣州基金下屬子公司新興基金敏銳地捕捉到MRO(即維修、維護和運營相關行業)爲廣州市“建鏈補鏈強鏈延鏈”的機遇,攜手創新工場支持固安捷(中國)管理層對固安捷(中國)進行MBO(即管理層收購),並將企業引入廣州市黃埔區,完成從外企到民企的轉變,2023年企業更名爲廣州萬物集工業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新興基金所管理的多隻政府引導基金子基金參與了萬物集的多輪融資,投資金額超過1.3億元。該項目落戶廣州後,投資近千萬元在黃埔區建設智慧總倉,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全國倉網布局,還進入衆多央國企供應鏈體系爲其提供MRO服務,如今估值較2020年增長近21倍。

證券時報記者:如今一級市場的投資賽道比較趨同,各地都在爭奪優質GP和項目,廣州基金在獲取優質GP和項目資源上有怎樣的競爭力?

王亦偉:在獲取優質GP方面,我們採取了差異化的策略和打法,一是根據母基金性質和不同,明確差異化的招募GP類型和標準。如通過對GP類型的精準劃分,能更快匹配到滿足引導基金政策需求的優質GP。二是堅持主動出擊、主動作爲,積極尋找尚未合作過的優質GP。三是通過深度賦能,積極尋求與合作過的優質GP進行二次甚至多次合作。

在獲取優質項目上,我們一方面重視投研體系建設,強化“以研促投、研究先行、投研聯動”,以專業投研促進業務高質量拓展。另一方面,我們具備豐富的投資經驗,尤其在早中期新興戰略性產業項目選擇和風險把控上具有獨到眼光和獨特優勢。此外,我們紮根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全產業鏈投資”的理念和思維,利用公司多牌照、多模式的服務優勢,爲產業鏈上下游提供股權投資、併購等各類綜合金融服務。

我們還充分運用自身優勢,爲被投企業提供資源整合、資本運作、監督規範、培訓輔導等多方位增值服務。例如在萬孚生物項目上,廣州基金旗下科金控股除先後兩次進行投資外,還在企業出現資金缺口時,連續三年爲其提供貸款擔保,竭盡所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並助其成功上市;又如在廣汽埃安項目上,不僅支持廣汽埃安對接在傳感器方面全球領先的中科院香港自動化研究所,也幫助廣汽埃安對接海外市場資源,拓展海外市場業務。

三大特色三個舉措

國資創投成產業動能轉換新“引擎”

證券時報記者:廣州的工業當前面臨一個困境是:原有的動能開始乏力,新的動能還沒有蓬勃發展起來。在廣州經濟新舊動能轉化、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您認爲,國資創投發揮怎樣的作用?在國資創投助力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目前取得怎樣的效果?

王亦偉:廣州市過去以汽車、電子、石化爲傳統支柱產業,隨着“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等戰略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爲廣州產業動能轉化中的新支點。結合廣州基金自身發展經驗,國資創投和引導基金通過三大舉措,在廣州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01

挖掘與培育潛力賽道,緊扣廣州“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命題,前瞻廣州本土新興戰略性產業賽道,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積蓄新質生產力澎湃動能。

02

扶持創新型中小微科創企業做強做大。貫徹培育“耐心資本”導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精準發力廣州“專精特新”、具有“小巨人”潛質的中小微科創種子項目,全生命週期陪伴式打造行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持續優化在穗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生態。

03

助力廣州“補鏈延鏈強鏈”。一方面,通過股權直投或者基金投資方式參與廣州市重要招商引資項目及企業自主招商項目。例如牽頭設立專項基金,投資華星光電項目,併發揮以投促引作用,引導企業成功落戶廣州;另一方面,發揮國資引導效用,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支持廣州新興產業發展。過去一年,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1.3萬家和2.1萬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實現翻倍增長。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爲,與國內其他國資創投也同樣走在前列的城市相比,廣州的國資創投有哪些特色?

王亦偉:我認爲廣州國資創投有三方面的特色:一是憑藉雄厚的國資實力,服務頂層設計。廣州市有着資產總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的雄厚基礎,在歷年多項重磅投資背後,都可見到國資創投機構的身影。國資創投機構的產業投資佈局,注重與廣州產業發展的高度契合,通過“小資本”四兩撥千斤撬動“大產業”,實現“全球選角”、強鏈補鏈。

二是發展較早且不斷優化。廣州市是全國發展政府引導基金較早且持續優化模式的城市。近年來,國資創投機構的參與增加了廣州創投圈的活躍度,並能助力優化廣州投融資環境和營商環境,吸引全國優質投資機構、企業和人才投資廣州、匯聚廣州、建設廣州,地區創投市場規模也隨之加快提升。

三是以“耐心資本”角色陪跑,踐行長期主義。廣州市確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部分屬於需要長期投入的“硬核”產業,必須具備足夠耐心,才能構築起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廣州國資創投十分注重長期投資戰略,注重產業鏈上下游挖掘和產業生態培育,打造產業集聚效應,爲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證券時報記者:近些年,廣州建設風投創投之都的步伐越走越快,相比於北京、上海、深圳等重點城市,廣州打造風投創投聚集地的優勢是什麼?

王亦偉:首先,從區位優勢來看,廣州市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是華南地區的海陸空交通中心,也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這個區位優勢和國際化視野,有利於政府引導基金吸引外資和開展國際合作,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消費市場,可以爲發展母基金投資項目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其次,從產業優勢來看。廣州是全國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生物醫藥與健康創新發展高地,已培育和聚集了衆多高新科技企業,擁有多個較爲完善的新興產業產業鏈生態。產業集聚成羣和產業鏈條的聯動協同發展,爲廣州市發展母基金和子基金開展投資提供了豐富的潛在項目,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會。

而從發展風投創投產業的支持來看,廣州是全國最早探索設立政府引導基金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形成較爲完善的政府基金體系。近年來廣州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風投和創投機構發展,並引導資本“投早”“投小”,着力打造科創金融生態圈。此外,國資創投在區域市場較爲活躍,有助於充分撬動和引導社會資本,提升生態活力。在廣州基金等國資創投機構的帶動下,截至年初,廣州市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超800家,管理基金規模約5600億元。

責編:王昭丞

校對:唐浩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