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選定“廣州十大文化地標”

新快報訊 今日,記者從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獲悉,廣州旅遊協會在廣州各文旅行業協會推出的“文旅最廣州系列名錄”中,選定“廣州十大文化地標”。這些地標,是廣州城市關於文化的深刻印記,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內核,廣州也因爲這些文化地標的存在,而更加具有獨特的城市魅力。

廣州十大文化地標:

(一)廣州市文化館

(二)廣州圖書館

(三)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四)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

(五)南越王博物院

(六)廣州大劇院

(七)星海音樂廳

(八)廣州粵劇院

(九)中國國家版本館

(十)粵劇博物館

文化地標 城市網紅打卡地

廣州的文化地標,如今都已是城市的網紅打卡地。廣州市文化館成立於 1956 年,是國家一級文化館,也是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如今,廣州市文化館新館是一處極具綠意與古韻的“嶺南園林式文化館”,作爲目前全國最大的文化館,市文化館以全民藝術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爲己任,已成爲富有嶺南生態特色、文化底蘊的城市客廳。

位於花城廣場的廣州圖書館,也是市民遊客隨手拍的熱點。廣州圖書館建築面積 9.8 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圖書館之一。現有藏量 1156.0 萬冊(件),閱覽座位4500 個,基礎服務創造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紀錄,躋身世界公共圖書館前列。

全新亮相的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也是炙手可熱的拍照熱點。項目佔地面積 3 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近 8 萬平方米,設計以“水中盛放的木棉花”理念爲主題,突出嶺南風格和廣州地域特色。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文化地標,廣州美術館新館建築兼具嶺南風格與新時代美感,致力於打造成爲“國內標杆、世界一流”的藝術殿堂,爲市民遊客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劇院中心 領略文化藝術魅力

精彩的藝術表演、國際水準的劇目,還有一系列主題多樣的演藝活動……在廣州,各種劇院與藝術中心是人們領略文化藝術魅力的熱門去處。

廣州大劇院坐落於廣州核心珠江新城,歷時 5 年建造完成,由著名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迪德和聲學大師哈羅德·馬歇爾爵士聯袂設計,獲得了“世界十大歌劇院”“世界最壯觀劇院”等國際讚譽。作爲廣州新中軸線上的地標性建築,其設計靈感來源於被珠江水沖洗後的“兩塊珠江鵝卵石”,劇院裡設有歌劇廳和實驗劇場,一大一小,外觀交相輝映。

坐落在廣州珠江之畔二沙島的星海音樂廳,以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名字命名,它臨珠江而建,充滿現代感的雙曲拋物面幾何體結構雄偉壯觀。自北向南斜望,音樂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從西往東看,南面的拋面與二樓平臺構成一架撐起蓋面的大鋼琴,與珠江的碧水合奏着永不休止的和絃。作爲中國首屈一指的城市音樂文化地標,星海音樂廳常年致力於讓音樂和藝術更廣泛而深入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廣州粵劇院以“鳳冠霞帔 ”作爲設計理念,以粵劇表演中正印花旦所佩戴的精美頭冠服飾作爲設計靈感,總建築面積約 4 萬平方米,地下 3 層,地上 16 層,包括 1200 座的大劇場、500 座的小劇場以及 3 個 60 座小電影院、文化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核心區少有的粵劇表演藝術殿堂。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項目是廣東省重點文化工程,涵蓋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集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綜合功能於一體,相互烘托、相互滋養,不僅服務廣東省,還將輻射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繁榮、建設人文灣區。

文博展館 收藏文化藝術珍寶

廣州有不少精彩的文博展館,收藏了歷史、文化、藝術等珍寶。

中國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分別爲中央總館文瀚閣和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廣州國家版本館面朝流溪河,背靠鳳凰山,建築羣以“中華典藏、嶺南山水、時代新韻、文明燈塔”爲總體構思,整體佈局依山就勢,層次遞進,傳承中華傳統禮軸形制,四周環繞人文與自然交融的嶺南園林,打造傳世經典的中華文化殿堂形象。

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國重要考古遺存爲依託的大型考古遺址類博物館,爲國家一級博物館,分爲王墓和王宮兩個展區。王墓展區以南越文王墓爲核心,該墓是嶺南地區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漢代彩繪石室墓,王宮展區以南越國宮署遺址爲核心,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保存較爲完好的秦漢宮苑實例。

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集嶺南傳統文化、藝術、傳統工藝與時代生活於一體的複合體驗型博物館。通過陳列展覽、舞臺演出、教育服務、文化交流等方式,向公衆展示粵劇藝術、嶺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採寫:新快報記者 許婉婕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