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病症狀似流感 邁入疫情高峰累積116例

防疫醫師林詠青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內旅遊大復甦,不過出遊可要小心,國內六、七月進入恙蟲病流行高峰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已經累計116例,外出若被咬一口,死亡率高達六成,且症狀類似流感,會出現發燒與全身紅疹,外出踏青、登山或是露營,最好着長袖長褲,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降低遭恙蟲叮咬風險,若被叮咬,就醫應告知旅遊史。

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每年4至5月病例開始增加,6至7月爲高峰。2016至2019年全國各縣市均有恙蟲病病例報告,每年總病例數約350例至500例之間,今年截至目前爲止,共116例,其中以臺東縣最多,其次爲花蓮縣澎湖縣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恙蟎叮咬而傳染恙蟎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動物身上。而恙蟎大小就像一粒沙,接觸人體後約12至20小時纔會咬人。

林詠青說明,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主要症狀包含持續性高燒、畏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與流感類似,一開始有可能會混淆,不過,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此疾病的重要特徵。未經抗生素治療,可能誘發肺炎、器官衰竭,死亡率最高可達60%。

林詠青建議民衆從事戶外活動如有接觸到草叢環境,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着淺色長袖衣褲長筒襪長靴手套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扎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或派卡瑞丁成分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此外,民衆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避免恙蟎附着叮咬,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供醫師臨牀診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