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達6成!草地打滾忘洗澡 小心「恙蟎」悄悄爬上身

草地打滾忘洗澡,小心恙蟎」悄悄爬上身。(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恙蟲病是僅次於登革熱臺灣蟲媒疾病,感染後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每年約有300-500個確定病例。由於恙蟎幼蟲喜停留於草叢中,疾管署提醒,民衆山區或進行戶外活動時,若接觸到草叢環境,離開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身衣物,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

爲了幫助瞭解恙蟲的特性衛福部近日出版了《臺灣恙蟎志》一書,透過近10年在臺灣本島離島地區調查、採集,針對國內現有38種恙蟲的形態特徵、分佈及傳播疾病等詳盡介紹,並建立屬檢索表及種檢索表。

研究檢驗疫苗研製中心科長王錫傑說,恙蟎幼蟲爲寄生性病媒,且體型微小,體長約0.2~0.3 mm,肉眼幾乎看不見,常需要捕捉動物來採集,其中以臺灣數量最多的野生哺乳動物海拔鼠類、鼩鼱類採集恙蟲爲主,並延伸至高海拔鼠類、鼩鼱類動物及其他野生動物蝙蝠鳥類蜥蝪食肉目動物等。

此外,經由這次的調查發現,臺灣僅有少數種類恙蟎會傳播恙蟲病,而且會隨着不同地域季節由不同恙蟎感染,在臺灣夏季主要由地裡纖恙蟎感染,英帕纖恙蟎是花蓮縣夏季主要病媒;而小板纖恙蟎及粗毛纖恙蟎則分別爲金門縣連江縣的冬季病媒。

王錫傑說,恙蟲病是經由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叮咬而感染,民衆感染恙蟲病後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在臨牀上不易被聯想是蟲媒疾病,未及時治療致死率達6成。臺灣病例多集中在花東外島區,流行高峰爲每年的6月及9月。他提醒,民衆至山區或進行戶外活動時,應穿着淺色長袖衣褲並防蚊藥劑,以避免恙蟎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身的衣物,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