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獼猴驗出恙蟲 致死率達6成

學者今年研究發現,高雄柴山獼猴身上已有恙蟲寄生,更有人畜共通的皰疹B病毒、阿米巴原蟲,致死率相當高,呼籲民衆不要再餵食、接近、接觸獼猴。(袁庭堯攝)

恙蟲病5月將進入高峰期,有6成致死率,柴山是全高雄染病密度最高區域,平均每年有10多名感染案例。學者今年研究發現,柴山獼猴身上已有恙蟲寄生,更有人畜共通的皰疹B病毒、阿米巴原蟲,致死率相當高。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呼籲民衆,上山不要再餵食、接近、接觸獼猴,以免惹禍上身。

柴山是恙蟲病高風險區,自管處統計近3年來,柴山每年恙蟲病感染病例約6至16件。恙蟲透過鼠類傳播,幼蟲平時停留在較低矮的植物末端,待人經過接觸時上身,吸取血液或組織液時將病毒注入人體,潛伏1至3周後患者纔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叮咬處紅色焦痂等症狀。若不及時警覺就醫,致死率可達6成。透過抗生素治療,多半可成功治癒。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志在2014年的監測研究就發現,恙蟲透過老鼠的傳播進入山林,不只傳給人、還傳給獼猴,一隻獼猴身上甚至可寄生10多隻恙蟲。

陳貞志強調,今年新的監測計劃剛啓動,尚未進入夏季高峰期,就已監測到柴山獼猴帶有恙蟲。恙蟲確實有機會透過獼猴傳給人類,但好在獼猴有理毛習慣,可大幅降低傳播機率。

陳貞志的研究更發現,獼猴身上還出現人畜共通、致命性更高的皰疹B病毒(導致腦炎)、阿米巴原蟲(導致痢疾),成年獼猴因生存空間緊迫造成抵抗力下降、染病率更是百分之百。

陳貞志表示,柴山遊客、獼猴密度均高,彼此活動空間高度重疊,民衆難免會接近、觸摸到獼猴曾經碰觸的植物或區域,遑論親密接觸帶來的超高染病風險。他慎重提醒,野生動物身上還有大量、未知的傳染病源,民衆千萬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再有餵食行爲。

爲宣達獼猴保育、共存的正確觀念,自管處5月27日上午將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舉辦「當斯文猴遇上羊毛氈」手作趣味活動,採報名收費制,詳情可上國家自然公園全球資訊網網頁及臉書粉絲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