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病致死率達6成!清明掃墓入草叢 備妥掃墓三寶保無恙
▲清明掃墓民衆做好自我保護備妥掃墓三寶,可防止感染恙蟲病。(圖/花蓮衛生局提供,下同)
清明時節將至,民衆掃墓祭祖時,容易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而增加感染恙蟲病的機率。因此,返家後立刻更衣、洗澡,特別是重要部位如腋窩、腰部、鼠蹊部等皮膚柔軟部位要加強清潔,即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民衆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牀診斷之參考。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日趨嚴峻,不少大型活動也因應防疫而取消,針對即將到來的清明掃墓,爲避免羣聚感染,呼籲鄉親可遙祭追思,掃墓採分流制,或可使用線上祭祖等方式。
▲遭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通常爲9-12天,恙蟲病若未經妥適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於每年4至5月病例開始增加,6至7月爲高峰期。2016年至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病例數約350例至500例之間,其中以臺東縣、花蓮縣、澎湖縣、高雄市及金門縣較多。2020年至3月26日止全國恙蟲病數36例,其中花蓮縣9例佔25%(吉安鄉、光復鄉及萬榮鄉各2例;秀林鄉、鳳林鎮及卓溪鄉各1例)。經調查以務農、砍伐、整理野地及登山健走等所造成的感染。
衛生局提醒鄉親掃墓祭祖,可能會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爲避免感染,掃墓時應穿着長袖衣褲、長靴、手套等保護性衣物,紮緊袖口、褲管口,把襯衣扎入褲腰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以避免恙蟲叮咬。
▲經調查務農、砍伐、整理野地及登山健走等最易感染恙蟲病。 恙蟲病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特有的地方性疾病,會經帶有病原體之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恙蟲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在被具傳染性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通常爲9-12天,之後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周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恙蟲病若未經妥適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經治療死亡率則小於5﹪。 恙蟎之動物宿主以鼠類爲主,因恙蟲的習性特殊,其黏附於宿主身上後,並不會馬上叮咬,經過12至24小時爬行活動,俟找到理想的部位後纔會叮咬人,也不會人傳人。
有關恙蟲病最新疫情及各項資訊,請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生火了!連我媽都用到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