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or踏青後身上有焦痂 小心是「殺人恙蟲」爬上身!

▲很多民衆會到山區掃墓。(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距離清明節剩不到1個月,很多人抓緊時間提早掃墓,不過到戶外、山區要格外小心了,可怕的「恙蟲病」就潛藏於周圍,若不幸被叮咬可能出現持續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研究檢驗疫苗研製中心科長王錫傑曾指出,感染後未及時治療,致死率達6成。

臺東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提到,恙蟲病對臺東縣民衆而言,是個再熟悉不過的傳染病,2015年全臺共確診495例,其中本縣就佔60例之多;恙蟲病全年皆會發生,但主要流行在夏季,除了臺東之外,其他流行地區包括高雄、南投、花蓮澎湖金門等。

▼染恙蟲病腳上出現焦痂。(圖/臺南市醫院

疾病管制科解釋,恙蟲病由帶有立克次體恙蟎幼蟲傳播,這些恙蟎平時大多寄生在老鼠囓齒類動物身上,當人被這些帶原的恙蟎幼蟲叮咬就會感染,經過7到21天左右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常見症狀包括猝發且持續的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有時會併發肺炎肝功能異常,多數患者會在叮咬處形成深色焦痂,發病約1周後會出現暗紅色丘疹並蔓延到全身,再過數天後逐漸消退。

衛生局提醒,民衆到山區、郊外或其他長有雜草的地區,請做好以下防護:

(一) 穿着淺色長袖衣褲手套。(二) 使用衛福部核可的含敵避(DEET)防蚊蟲液。(三) 避免靠近及進入草叢。(四) 回家後應立即沐浴、檢查身上是否有蚊蟲叮咬痕跡並換洗所有衣物

據瞭解,感染恙蟲病後若未經治療,其致死率可高達60%,所以若曾去過長有雜草,且容易有野生動物特別是鼠類出沒的地方,回來後3周內開始出現發燒頭痛、焦痂等症狀,請務必儘速就醫並清楚告知旅遊以利對症下藥,否則延誤治療時機將會造成生命危險。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