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蛋糕”變大 養老人才隊伍呼喚更多青年
閱讀提示
隨着養老的“蛋糕”越來越大,更多年輕人帶着新鮮氣息和理念走了進來。養老人才服務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呼喚更多青年從事這個行業。不過,如何把青年“養老人”招進來並留得住,尚是一道待解難題。
養老服務行業迎着朝陽向前走。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未來的10~15年將是養老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養老服務機構,“40”“50”人員是一線養老護理員的主力,但隨着養老的“蛋糕”越來越大,更多年輕人帶着新鮮氣息和理念走了進來。
目前,青年“養老人”主要由專科或職業院校培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是職業院校養老教育中的主流。畢業生們懷揣期待,從象牙塔走進養老服務機構,有人在熬過“勸退期”後繼續堅守,也有人轉身離開。
養老人才服務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呼喚更多青年從事這個行業。不過,如何把青年“養老人”招進來並留得住,尚是一道待解難題。
帶着些許迷茫找尋“答案”
“李伯伯,早上好呀!昨天的飯菜還合胃口嗎?”4月19日上午,劉詩文開始例行巡查牀位,與入住進來的老人們熱情地打招呼。巡查房間、晨會交接、爲老人安排活動、做回訪、赴社區和居委會了解供餐需求,是她的工作日常。
“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職業,這條路走得還算篤定。”劉詩文來自湖北天門,在一家養老服務公司工作。她告訴記者,高三填報志願時,自己把報名系統裡的專業挨個兒查了個遍,最後選定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當年就覺得養老行業是朝陽產業,比較好找工作,父母本來不太同意,最後也被我說服了。”
“剛剛入學時覺得很新鮮,但沒多久就感到有些失落。”劉詩文原以爲,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會更多偏向於“管理”,但實際上,大多數課程都與照護老人有關。“老年心理、老年健康照護、老年康復保健……難道畢業後,只能從事一線的照料、護理工作嗎?”
帶着些許迷茫,劉詩文找尋着“答案”。2016年冬天,她通過三輪面試敲開了實習的大門,也爲自己的堅持找到了理由。在位於武漢的一家福利院,有着專業知識背景的她被安排到行政崗位實習,參與老人課程制定、開展新聞分析會、舉辦益智類活動等工作。福利院溫馨的氛圍、不算枯燥的工作內容重新點燃了她的光與熱。
2017年畢業後,劉詩文成功應聘到上海一家養老服務公司工作,從事社區養老相關工作。從開展社區活動、到成爲一家機構日間照料中心負責人、再到機構負責人,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她就躋身管理團隊。2018年,隨着公司在武漢開闢新項目,她回到湖北成爲一家機構的負責人,目前管理着36張牀位以及約10人的團隊。
“以前覺得實操課程太多,但回想起來,我恨不得在學校就學會注射胰島素。”劉詩文說,以前反覆操練的技能,恰恰成了她求職的敲門磚和工作寶典。
選擇了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劉詩文沒有過多地在護理一線摸爬滾打。但是,給老人洗頭洗澡、端水餵飯、接屎導尿,是很多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入職後的第一場遭遇戰。
“剛開始很難接受,熬過來就是曙光。”在北京市豐臺區一家養老院工作的韓慧澤對記者說。“幫老人排便、洗澡是日常工作,遇到情緒不穩定的老人,可能還得受點兒委屈。對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勸退‘名場面’。” 在她看來,在學校實操時面對的是模具,但工作中接觸的是真人,“剛接觸會有牴觸心理、會有強烈的落差感。”
去年,韓慧澤招聘來的兩名職校畢業生均離職了。一名畢業生對工作內容不能接受,實習期還未結束就離開了。另一名很有希望“熬過來”的畢業生黃娟,因故請假回湖南老家後,沒有再返回北京。
“我沒有也不敢和父母聊具體工作,但他們或多或少有些猜測。在親戚們看來,這就是伺候人的工作,不體面。”在養老院時,黃娟從事着一線的護理工作,崗位上的同齡人非常少。回到湖南後,父母執意讓她換了工作。
距離“曙光”僅有幾步之遙,黃娟感到有些可惜,“已經付出了那麼多,還有上升的空間,但實在拗不過父母。”
“學姐,您這邊有沒有合適的崗位,偏向於管理和社工的?”這幾天,韓慧澤接到了學妹的求職諮詢電話。
韓慧澤給學妹打上了“預防針”,“可以來實習,但即便正式入職了,還要到護理部一線工作。”沒有一線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很難勝任管理崗位,但他們還是希望“儘早逃離一線”。“社會對養老護理工作仍然有偏見。”韓慧澤認爲。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薪資待遇、晉升空間、工作氛圍、社會評價等均是涉老專業畢業生選擇職業道路時會考慮的因素。在他們看來,“做好工作不能光靠愛心和情懷。”
迎着朝陽向前走
“從學校畢業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很多技能都需要在工作中摸索和掌握。”進入管理崗位後,劉詩文和韓慧澤都面臨着新的工作內容和挑戰。
“最難的是營銷,我已經向公司反饋,希望有前輩能‘帶一帶’。”目前,劉詩文經營的36張牀位,入住率只有8成。“對企業來說,空置意味着成本,如果牀位的基數增加,始終提不上來的入住率將會是隱患。”成爲機構負責人後,她需要將牀位銷售出去並做好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在韓慧澤看來,招不來、留不住人才的問題很棘手。“進入養老院的老人在增加,養老護理員的人數卻停滯不前,常常忙於招聘。”除了護理員,韓慧澤還希望能招到更多年輕的“職業養老人”,提升養老院的整體水平。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比例爲18.1%。
“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急需院校提供大批量、高層次、系列化的專業人才。”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教授、樂齡研究院院長楊根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服務業還需要長足的發展,要靠待遇、情感和事業留人。
熬過了“勸退期”的畢業生們,大多從一線崗位歷練成長爲企業的骨幹。劉詩文的同學中,有近一半留在了養老服務行業,其中一位還創辦了養老院。
“我的月薪從入職時的4500元漲到了7000元,只要用心工作,事業就不會原地踏步。”今年是劉詩文工作的第五年,26歲的她準備在武漢安家立業,“我對養老服務行業一如既往地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