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一點也不偉大,楊利偉羨慕神十五航天員,自己想飛卻飛不了

神舟十五剛剛發射,神舟十四的航天員將在12月4日晚上7:52-8:22着陸返回地球。無數的人們都期盼着這三位航天員的歸來。

與此同時,著名記者張揚對我國航天曆史上的第一位英雄楊利偉進行了採訪:

“我很羨慕現在的航天員,有機會我也想再上天上看看。”

“您最羨慕航天員的什麼?”

“特別羨慕入軌之後,穿着航天服很輕鬆在太空生活,我第一次並不允許把航天服脫掉。”

“現在航天員在太空艙內可以自由的工作,環境很輕鬆,睡覺也有專門的牀鋪”

“我當時直接窩在一個盆裡”

楊利偉在採訪中說了很多,總結起來就是:在太空中的一切我都很羨慕。從言辭中可以看到楊利偉每每說起這些,眼睛都是發亮的。

然而,在評論區卻看到了這樣的評論:楊利偉也沒有多麼偉大,現在就算是個普通人,各方面條件達到了,也可以實現飛天夢想。

看到這樣的評論,不知道是應該笑還是應該哭。

咱就不說這樣的評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先來看看航天員的選拔吧。

航天員的選拔

選拔條件

先來看看航天員的基本選拔(如上圖所示),身高,體重,年齡,色盲等這些是基本要求,咱不說體重年齡這些因素,單單說一下身高。

官方要求爲1.75米,實際上現在的很多男生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包括在屏幕前說風涼話的人羣中肯定也有人達不到。

心理素質要求

再來看看基本的心理素質要求,面對惡劣環境的緊急處理與從容不迫單單是這一項便可淘汰掉很多人。

有這麼一類人,遇到問題總是喜歡問怎麼辦,求助別人,而不是自己第一時間找解決方案,解決問題,這類人首先就會被淘汰掉。

最簡單的例子,太空飛船返回時,如果落到荒郊野外,一片漆黑的情況下,有多少人可以冷靜面對?人在面對未知事物時,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這是自我防禦的本能,現實生活中在此困境下能做的並不多。

就拿當初神舟五號飛船飛入太空,楊利偉一個人在空間站執行各種實驗,突然聽到有人敲門。

太空又沒有人類,只有他一人,敲門聲肯定會讓人害怕,儘管後來發現是物理反應引起的艙門發出聲響,但楊利偉就可以照舊工作,這一點已經勝出了很多人。

這些也都是基本條件,其它的更高要求就暫時不說了。

楊利偉有多牛?

楊利偉一人便開創了航天曆史上的三項記錄:載人飛船,開創了飛天人晉升將軍的先例,開創了太空人擔任太空郵局局長的先例。

我們主要說一下開創了載人飛船先例。

首先,當時,中國航天曆史上沒有人到過太空,美國對中國也處於封鎖狀態,一切都是中國人自己不斷摸索。楊利偉是我國第一個飛天的航天員,選擇飛天就意味着已經做好了“以身殉職”的準備。

好不容易飛天成功,在太空艙內卻面臨了很多怪事,最爲著名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敲門聲。

這就像是一個人在家裡,午夜12點突然聽到莫名的敲門聲,莫名害怕。不同的是在地面有人幫忙,太空根本不可能會有人幫忙。

其次,楊利偉在返回着陸時,首先穿過大氣層,飛船受到地球引力影響,飛船會急速下降,伴隨火光,遠遠看上去就是一個火球。

此時,飛船高速運轉下會產生一些離子,離子會像個罩子一樣將飛船包裹,這層罩子會讓飛船會與地面失去聯繫五分鐘,五分鐘內航天員會受到巨大折磨。

當時楊利偉與地面失去聯繫,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腑都要被震碎了,他覺得自己就快要犧牲了。誰知道5分鐘後又與地面聯繫上,此時地面工作人員也鬆一口氣。

第一次飛天返回,人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後來研究才發現這個是“黑障現象”,簡單理解就是飛船返回時會有5分鐘會與地面完全失去聯繫。

現在人們瞭解了這個是正常情況,但對於當時而言,這就是生死的考驗。

這些也只是當時經歷的冰山一角,還會有一些相對比較保密的事情,不會對外透露。

過去這麼多年了,楊利偉爲什麼不再飛天了?

其實,不是楊利偉不再飛天,而是可以飛天,卻沒有時間飛天。

楊利偉返回地面後,身體出現了一些小問題,經過治療恢復健康。隨之等待他的將會是各項數據調整。

就拿楊利偉感覺五臟六腑都要被震碎的經歷來說,事後查明是火箭本身與航天器之間存在差距,造成的劇烈震動,導致楊利偉生命受到威脅。

自從返回康復後,楊利偉便開始協助所有工作人員開始改進我們的航天器,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相比,前前後後改動了180個地方,艙內增加了40多臺工作設備和6個使用軟件。

這個數字不大,但工程量卻不小。只要一處數據出錯,可能就是好幾天,甚至幾十天。只有這樣精益求精,纔會有後來的“零失誤”。

楊利偉工作圖

此外,楊利偉還負責第二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選拔時他會將自己的經理毫不猶豫傳授給對方,希望增強工作能力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航天員的安全。

後來,楊利偉其實有機會參加選拔,奈何楊利偉看到年輕人,想把這些機會讓給後輩,便主動退出航天員選拔。此外,自己也沒有多餘時間精力,便放棄了航天員飛天的選拔。

不是他不想,而是兩點原因:其一,讓後輩有很多機會。其二,自己沒有多餘時間。培訓航天員,改善航天器工作已經足夠繁忙。

現在挑大樑的第二批航天員的選拔,很大一部分便歸功於楊利偉。若不是他和科研航天人的付出,或許也不會有現在的“零失誤”場面。

所以,楊利偉是航天英雄,他偉大不偉大並不是個人說的算,而是事實說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