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碼頭,陷入“中年危機”

走過13個年頭的洋碼頭,迎來中年危機,跨境電商的想象力,也在逐漸萎縮。

受制於抖快淘等短視頻流量衝擊,各大平臺攜“流量”以挾品牌的戲碼,早已是行業通識,流量焦慮是電商們繞不開的困頓,洋碼頭在構建跨境交易的路上,或許會逐步被限制在窄與短的淺水區。

伴隨疫情反覆、政策收緊的宏觀格局,跨境電商業務並不樂觀,而依託於C2C買家機制的洋碼頭,在口碑下滑、信任度透支的背景下,即便強化線下B2C模式,也未必能撐起“大後方”。

在這場“大亂鬥”中,除開洋蔥集團、SheIn等垂直平臺,還有天貓國際、京東國際、本站考拉等流量背景選手,合力切分下,洋碼頭的“洋”生意,似乎尚缺想象力。

01

押寶線下,變道求存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海淘用戶已達到1.58億人,國內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1.69萬億元,同比增長31.1%,其中出口1.1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40%,進口0.57萬億元,同比增長16.5%。

從需求側來看,跨境電商仍是一支“潛力股”,過往對外貿易擴大順差額,消費水準提升,國際品牌的需求量也隨之擴增,乘借東風,誕生一大批以跨境業務爲主的垂直電商,洋碼頭便是其中之一。

根據官方資料,洋碼頭創立於2009年,是中國獨立海外購物平臺,其核心以C2C“買手製”模式爲主。據稱,洋碼頭擁有超8萬名平臺認證的優質買手,覆蓋全球六大洲、83個國家,每日可供購買的商品數量超過80萬件。

不過,在疫情的影響下,跨境電子商務對進出口供應鏈帶來諸多不便。國外疫情反覆,商品運輸和供應受到限制,依靠於國外買家的洋碼頭,更能感觸到“代購”的困難。

此外,涌入跨境電商選手過多,導致現有的流量體系裡,洋碼頭並無多大優勢。在龐大市場供給面前,直接刺激行業內玩家向資本靠攏。尤其2019年阿里收購本站考拉後,進口類跨境電商市場趨於頭部效應,洋碼頭等中腰部玩家空間明顯受限。

同許多誕生於互聯網的新消費、新零售品牌一樣,也逐步開始佈局線下渠道,洋碼頭也不例外。但對於洋碼頭來說,線下開店或許是對抗流量的不得已而爲之。

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流量平臺重壓下,流量費用水漲船高,營銷拉量的模式難以持續,單純依靠線上模式,更無法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建立信賴關係,押寶線下成爲洋碼頭新的變量。

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曾在2020年披露過計劃,希望將更多線下門店開往下沉市場,獲取新的增量,未來兩三年洋碼頭將佈局線下聯營店1000家,重點關注二三線城市的需求,讓洋碼頭用戶全面下沉。

不過,從現階段的狀況來看,洋碼頭距離千家聯營店的目標,似乎還相差甚遠。

一方面,疫情循環反覆,加劇線下門店經營的不確定性,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洋碼頭門店的經營更趨向於在“保本”的基礎上創收,線下經營不能拖累整體營收;

另一方面,線下門店的確可以做到“所觸即所得”的沉浸式體驗,但囿於物理位置輻射面有限,開店成本高企,輻射的人羣終究有限,在用戶品牌忠誠度效果提升上,依舊杯水車薪。

零售商論認爲,洋碼頭急於向資本市場證明其盈利能力以及市場潛力,規模開店雖是打破線上流量瓶頸的變量,卻也是一道制約現金流的吸金黑洞。

儘管洋碼頭費盡心思獲取增量,但新增流量不能轉化爲有效流量,並不能輔助平臺盈利,平臺在連接用戶、買手之間,仍存在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02

平臺亂象,信任危機

跨境電商行業從代購制發展到平臺制,本身就存在貨物保障與人爲動機的雙重矛盾,現如今,洋碼頭的終端買賣雙方,基本採用直接交易的C2C模式,通過鏈接買賣雙方意向達成最終交易。

事實上,C2C模式的確擴大了交易自由度,也給平臺節約鉅額的運營成本。但這種模式通常也存在天然弊端,C端買手的行爲動機本身難以監控,使得商品質量難以保證,產品售後環節缺失,維權難度加大,海外假貨氾濫導致終端投訴居高不下。

在源頭上,洋碼頭雖通過線上線下、多部門聯合監督來完善提升買手商家入駐門檻和審覈機制,還引入供應鏈、運營、客服、市場四大部門共同審覈,平臺還將定期組織海外團隊實地回訪,覈查相關資質。

但人力監管或者機制審查,終歸難以全方位覆蓋產品。在黑貓等投訴平臺上,仍能看到大量投訴信息,其中,銷售假貨、商品質量、退款難等問題成爲洋碼頭投訴的重災區。

根據洋碼頭官方買手註冊流程顯示,買手需要提供海外合法身份和居住信息,洋碼頭也會通過貝海國際追蹤貨源地。儘管如此,在此過程中,仍存在衆多“黑盒子”操作的可能。

有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反饋,黑五期間在洋碼頭買到的東西,防僞碼驗出來是假的了,去官方平臺維權,洋碼頭卻告訴她過了15天維權期不管,讓找賣家,但是賣家卻根本不回覆用戶,維權陷入困境。

不可否認,“買手製”曾是洋碼頭迅速佔領市場的有力武器,但隨着時間推移,“買手製”的弊端也逐漸凸顯。

實際上,洋碼頭本質上仍是一個代購平臺,平臺上所謂的“買手”均爲代購者,平臺也曾頻頻被媒體曝出“買手資格作假、平臺假貨頻發、屢遭用戶投訴”等亂象。

據“電訴寶”受理用戶維權案例顯示,“洋碼頭”2021年全年還涉嫌存在退店保證金不退還、凍結商家資金、退款問題、網絡售假、退換貨難、霸王條款等問題。

可以看出,洋碼頭在監管層面仍存在漏洞,作爲C2C的買手機制,本身就決定其產品質量不穩定問題。而作爲海外奢侈品代購平臺來說,假貨便是危機源頭,雖然洋碼頭擁有一系列的保障體系,但在短期內,仍無法從根源上杜絕假貨。

零售商論認爲,C2C模式天然的信息不對稱、商品參差不齊問題,是所有專注於C端電商必然遇到的問題之一,平臺方監管的力度以及審視問題的態度,將決定用戶層面的留存度。

從交易權責來看,平臺雖僅是撮合交易,但把控審查質量源頭仍是平臺方的責任之一,亂象問題影響平臺內生態,也在透支平臺商譽。

03

巨頭圍獵,長坡厚雪

在跨境電商市場紅利驅使下,巨頭玩家紛紛涌入,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本站考拉、小紅書、唯品會更是跑步進場,一場巨頭圍獵賽開始。去年5月,快手國際入局抖音電商,eBay推出“大貨重貨優品計劃”,快手進口電商新規發佈。

而中腰部老玩家洋碼頭,卻逐漸在這場團體賽中失了勢。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兩大巨頭,天貓國際和考拉海淘以市場佔比爲26.7%和22.4%領先,京東國際、蘇寧國際及唯品國際等市場份額均在10%以上,而洋碼頭市場份額僅5.5%。

在由量起底的市場雪球效益越滾越大情況下,可以預見垂直電商們愈發艱難。隨着更多主流品牌加入天貓國際、考拉海購,甚至簽下獨家合作協議,消費者更願意在這些平臺上購買,進而對垂直類電商進行分流。

而洋碼頭起家的C2C模式,在跨境電商行業初期,雖能夠吸引大量買手和買家進入平臺,而到了中後期,買家更加看重商品質量、物流速度,C2C模式的弊端也顯現出來,逐漸被用戶質疑,用戶與買手之間存在天然的信息差不對等矛盾,進而影響平臺口碑基礎。

此外,在大競爭格局下,維繫運營的資金層面,洋碼頭也未必有優勢。據天眼查APP顯示,洋碼頭目前完成七輪融資,最近一次是去年3月的數億元D+輪融資。對於投資人而言,洋碼頭的投資回報週期已經足夠長,此時洋碼頭急需新的輸血池。

事實上,洋碼頭也在積極找接盤手,去年4月,耀世星輝發佈消息稱,耀世星輝和洋碼頭境外實益權益主體YMT HOLDING LIMITED簽署了合併意向書。耀世星輝擬以發行限制股份的方式收購洋碼頭100%的股權,屆時,洋碼頭將成爲耀世星輝全資子公司。

而從後續走向來看,這項收購計劃貌似已經擱置,謀求上市成洋碼頭新展望目標。

2022年1月,據創始人曾碧波披露,目前洋碼頭已經拆完紅籌架構,回國籌備上市的第一步已經結束,預計將在兩至三年內上市。

不過,內外交困的洋碼頭此時籌備上市,似乎步入了尷尬的時間節點。同爲跨境電商的洋蔥集團,上市首日便破發,市值大幅度縮水,而洋碼頭錯過上市窗口期,資本以及市場環境對於跨境上市企業要求更高,即便成功拿到上市“入場券”,市值也將大打折扣。

由此看來,跨境電商生意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誘人”。步入中年的洋碼頭,似乎也沒了長跑的能力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