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氣養生,用三種不同方式隱居麗水

鼎湖通往山峰方向上坐落着一座石橋,這裡可看山間流風回水,也是拍攝鼎湖峰不錯的取景點。位於上垟鎮的中國青瓷小鎮·披雲青瓷文化園文化園裡,“青瓷尋蹤”劇場與4500平方的工業廠房,共同演繹着龍泉青瓷1700年的歷史。

甌江滋養,秀山擁懷,地緣疏離但有着完備的養生資源與基礎服務,如今倘若在浙江省內談論最適合“養生旅遊”的地方,那麼浙南清秀之地麗水自然是無出其右。

水滋身,以氣養神,悠遊下面精心推薦的幾條麗水休閒旅遊線路,就非常值得朋友們在國慶假期間走訪體驗。

吳品禾 攝於仙都

水韻蓮都 “修仙”鼎湖峰

單單一個“蓮”字,爲蓮都平添了幾分清純可人的形色印象,雖不似杭嘉湖一帶水鄉古鎮的閨秀氣質,但卻有與生俱來的樸實溫潤,難怪萍水相逢於此,遊人時常會爲無意中擷取清麗無比的景緻而甚感驚喜。

古堰畫鄉是蓮都的精華之一。這裡距麗水市區20公里左右,由“古堰——通濟堰”與“畫鄉——大港頭鎮”兩部分組成,出於住宿便利的考慮,推薦各位在大港頭鎮當地的民宿農家樂入住。

接下來你可以沿江濱路古街閒逛。街道兩側開設有不少畫廊、書店、茶吧、咖啡館以及專門出售手工藝品、紀念相冊、風景明信片的創意禮品店,各家門匾上的漆字也往往自成一趣:“泡茶等花開”別有詩情畫意,“港溪月上”畫面感十足,“枕水眠風”則藏着枕石漱流的隱居情懷……

值得一說的還有“芷有一間”,店主吳仲銀曾是一名從業10餘年的記者,如今棲身甌江之畔,醉心畫鄉仙境,可謂獨具雅興。因爲擔心遊人蜂擁而至,吳仲銀賬下的這間茶館至今仍是個性化的“關門式營業”——不過也不必擔心,如果你同樣是一位偏好僻靜的遊客,便可以從容推門進去,與店主一起坐看窗外風光,旖旎山水與閒情逸致皆是唾手可得。

你也可以乘舟探訪堰頭村。這裡的通濟堰被稱爲可媲美都江堰的水利古蹟,“堰頭村”的得名正由這一古蹟遺址而來;除此之外,延江邊栽種的古香樟也值得一賞。假如在這裡想要拍一幅臨水香樟,選取角度其實並不重要,你擡手的每一個景框裡,都會有一株香樟遒勁的枝幹均勻地撐開,向人們炫耀着蒼勁與生命力。

你還可以藉由舊巷古橋穿梭在堰頭村內一路觀摩。民居、祠堂、石碑、涼亭,早已爲“嫺雅”一詞所浸透,又與悠悠江水構成幾處相得益彰的景緻,顯得素雅而不失親和。

黃昏與日出時分的古堰畫鄉雖是各擅春秋,但都驚豔得不可方物

先說黃昏。每每暮雲靉靆時分,這裡便多了幾分色彩溫潤的印記。放眼望去,眼前是江水一如既往的碧綠清澄,中段是映襯着晚霞的粼粼波光,至於視線盡頭,則有一輪泛着微紅的光暈,那是近對岸的水色,與落日時的山色共成一體,極富視覺衝擊力。

日出時的景象也無絲毫遜色。朝霞初透的明豔之前,江上時常還會有白霧悄然籠起,仿若曳練橫斷於江面,素色之下讓人頓感古堰畫鄉的清新脫俗

而這兩種風景,正是行攝愛好者不容疏漏的最愛。

告別蓮都,下一站是縉雲。縉雲仙都因唐玄宗“仙人薈萃之都”的讚譽而得名,整座風景區峰巖奇絕,山水神秀,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古蹟於一體,在此養生度假恰爲合適。

從景區門口到登山途中,幾乎全程可見鼎湖峰的主峰,相傳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在峰頂用鼎煉丹,鼎重達千斤,把峰壓成了凹形,下雨積水成了一片湖叫鼎湖,故此處得名鼎湖峰。近期不脛走紅是因爲這裡是熱播劇《花千骨》的取景地,長留仙山就在此了。

沿曲折山路抵達山頂,“晉雲山旁,孤石屹然,高二百丈,頂有湖,生蓮花”,鼎湖峰秀美的山容水色與千年之前謝靈運在《名山記》中所記載的別無二致。只見奇峰和大湖交相輝映,山水相連組合形成,又有奇峰狀如春筍,直刺雲天峰巔蒼松翠柏間蓄水而形成的即是“鼎湖”,湖水四時不竭,令人嘖嘖稱奇。

在鼎湖通往山峰的方向上坐落着一座石橋,這裡可看山間流風回水,也是拍攝鼎湖峰不錯的取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