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黃金儲備連續增長,離岸人民幣漲穿7.2關口 | 財經日日評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穿7.2關口

3月8日05:59,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盤中漲穿7.2元關口,爲2月23日以來首次,最高觸及7.1946元。 當天,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0978,調升24個基點。 在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方面,自1月3日由7.077跳漲至7.1002以來,中間價再次出現長期窄幅調整的情況,圍繞7.10—7.11上下波動。

數據顯示,2023年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7.42,較6月末上漲0.7%;2024年1月份繼續上漲1.5%。1月份,SWIFT統計的國際支付中,人民幣佔比4.51%,環比上升0.3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穩居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財聯社)

|點評|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由多重因素所致。 消息面上,美聯儲基本確認今年將開啓降息,美元小幅貶值,相對應地人民幣有所升值。 前兩月中國外貿出口數據回暖,近期會議釋放出提振經濟的積極信號,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復甦,成爲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的內因。

相比於其他主要非美元貨幣,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的幅度並不算大。 國內經濟復甦進程仍不穩固,中國央行對於金融行業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持開放態度,給人民幣匯率帶來潛在的貶值壓力。 不過,歐美國家通脹情況相較去年大爲改善,結束加息轉爲降息的可能性正在提高,將部分對衝中國加大貨幣寬鬆的態度給人民幣匯率帶來的貶值壓力。

央行黃金儲備連續16個月增長

3月7日,央行公佈數據顯示,中國黃金儲備連續第16個月增加,2月末黃金儲備7258萬盎司,環比增加39萬盎司,1月末爲7219萬盎司。 近日,國際、國內黃金價格持續攀升。 倫敦現貨黃金、COMEX黃金期貨近日連連刷新歷史紀錄。 根據國內主要品牌金店報價,周生生、周大福、六福珠寶等報價均超650元/克,菜百首飾報價最低爲626元/克。

中國黃金協會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黃金消費量爲1089.69噸,同比增長8.78%。其中,黃金首飾的消費量爲706.48噸,同比增長7.97%;金條及金幣的消費量爲299.60噸,同比增長15.7%。(證券時報)

|點評|不光是中國央行,全球央行數月以來普遍在增持黃金,主要有避險和豐富資產配置兩 重因素。近兩年來, 美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而美國政府卻屢次面臨停擺風險,被稱爲“全球資產之錨”的美債違約風險有所提升,美元資產的穩定性下降,加上全球地緣風險加劇,購買黃金進行避險成爲全球央行的共同選擇。

相比於全球其餘主要國家央行,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在資產配置中佔比並不高,拋售美 債,增持黃金,成爲中國央行近幾個月來外匯儲備變化的主要趨勢。同時,美國即將進入降息週期,美元資產的價值也將跟隨回落,央行增持黃金也有部分保值需求。

南京春節後首次土地出讓遇冷

3月8日,南京舉行了龍年的首場土拍,按照原計劃,此次土拍本來上架了5宗涉宅地塊,但安德門地塊和雨核地塊因規劃邊界和地鐵有關要求調整等原因終止出讓。 其餘正常拍賣的三宗地塊總起價43.75億元,總出讓面積約11.26萬平方米。 最終三宗地塊均一輪競價後以底價成交,三宗地塊拿地房企中均有央國企的影子,拍地情況不及預期。

根據克而瑞數據顯示,2月南京商品住宅供應量7.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1.99%,環比下降68.29%;成交量13.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7.79%,環比下降25.83%;成交均價2307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5.34%,環比下降17.92%。(界面新聞)

|點評|相比於其他熱門城市高溢價成交的土拍市場,南京底價成交的場景顯得十分冷淡。南京這次土拍拿出的三宗地塊都不錯,其中還包括近年來新房斷供的熱門地塊。然而,相比於正在回落的房價來說,南京土拍地塊的價格和此前周邊地塊相比,卻沒什麼太大變化。未來房價還有較高不確定性,南京新房銷售速度正在下滑,大多數房企對於在南京拿新地的態度都相當謹慎。

爲了加速存量商品房的銷售速度,進入3月,南京大量樓盤啓動了新一輪優惠政策,個別房企甚至拿出7.7折的大幅折扣吸引購房者,再加上銀行貸款政策的放寬,南京部分樓盤熱度終於開始有所回暖。

碧桂園服務淨利潤降幅或超70%

3月7日,碧桂園服務發佈業績盈利警告,集團預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十二個月未經審覈綜合收入將較2022年同期錄得約2.5%至3.5%的增長,約424億元至428.14億元。 預計2023年未經審覈綜合期內淨利潤較2022年同期下降約74.5%至80%,約4.52億元至5.77億元; 未經審覈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2022年同期下降約82.5%至89%,約2.14億元至3.4億元。

碧桂園服務表示,業績下降主要是由於其進行了關聯方貿易應收款減值撥備約18億元至23億元。同時,碧桂園服務還就其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減值計提約14億元至18億元。如果剔除關聯方貿易應收款減值撥備,碧桂園服務2023年歸屬股東的核心淨利潤約爲38.421億元至39.676億元,降幅約21%—23.5%。(每經網)

|點評|碧桂園掌門人楊惠妍去年將手中股份捐贈給妹妹的公益基金後,完成了兩家公司的股份切割,但陷入泥潭的碧桂園作爲關聯方,給碧桂園服務帶來的業績影響卻無法抹除。碧桂園境內債已全部展期,短時間內欠碧桂園服務的賬款自然也很難償還,只能進行減值處理。

此前碧桂園服務大肆溢價收購物企,擴張規模。 現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不景氣,收購來的物企業績表現縮水,造成商譽大幅減值。 如何減少房企關聯方的拖累,獨立自主經營,是國內大多數物企正在考慮的事情。

廣汽多款車型加入新能源車價格戰

3月8日消息,繼特斯拉、比亞迪等打響2024車企“價格戰”之後,大批車企跟進,廣汽集團也開始跟進,四天內五款車型大降價。 廣汽埃安宣佈,AION V Plus全系至高官降2.3萬元,廣汽傳祺宣佈,廣汽傳祺M6 PRO全系直降2萬元,同時GS3影速全系也有1.6萬的降價。

此外,作爲汽車央企東風旗下品牌的嵐圖汽車,也宣佈推出優惠政策。嵐圖汽車作爲首個響應國家“以舊換新”政策號召的央企,宣佈推出10億元置換補貼政策,覆蓋旗下嵐圖FREE、新嵐圖夢想家和嵐圖追光全系車型,購車至高可享5萬元現金優惠。(每經網)

|點評|比亞迪喊出“電比油低”口號,爲本輪新能源車價格戰拉開序幕。如今,廣汽積極響應國資委提出的加快新能源佈局,也加入到價格戰中。得益於碳酸鋰電池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新能源車整體技術上的日益成熟,部分新能源車企選擇將成本端省下的錢讓利給用戶,搶佔市場,擴大規模效應。

新能源車銷量快速增長的勢頭放緩,也是本輪價格戰背後的重要因素。 網約車需求是過往新能源車銷量中佔比較大的一部分,如今存量網約車“油換電”需求基本釋放完畢,網約車市場接近飽和,增量需求減少,以價格優勢取勝成爲新能源車市場內的有效競爭手段。

微軟首批AI PC產品即將面世

3月6日消息,微軟確認將於太平洋夏令時3月21日上午9點舉辦線上新品發 佈會,屆時將發佈Windows 11系統更新、Microsoft Copilot功能以及Surface系列新品,而新推出的兩款Surface系列新品將成爲該公司首批支持Windows 11衆多AI功能的AI PC。

據悉,Windows 11系統將於2024年秋季更新並提供多項AI工具,其中包含一項名爲“AI Explorer”的新功能。Windows Central指出,AI Explorer功能是AI PC與普通PC的區別所在。本次發佈的新款Surface Pro和Surface Laptop不會在發佈之初即擁有AIExplorer功能。(綜合財聯社)

|點評|AI在硬件端的部署對未來AI市場來說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這一塊微軟明顯跑贏了自己的老對手蘋果。背靠OpenAI,率先推動AI應用規模化部署,微軟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優勢還在進一步擴大,這點在美股走勢上也有所體現。

長期來看,AI PC或許會成爲個人電腦換機潮的新起點,帶動PC市場煥發新活力。 只是不知道微軟的AI功能能否在國內的電腦上落地,若國內因爲某些政策原因無法獲得這些Windows AI功能,不得不說也是種遺憾。

臺積電美股股價創歷史新高

3月8日,臺積電公佈數據顯示,臺積電2月合併營收約爲1816.5億元新臺幣,較上月減少15.8%,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1.3%。 2024年1至2月累計營收約爲3974.3億元新臺幣,較去年同期增加了9.4%。 週四美股臺積電ADR大幅上漲,股價創歷史新高。 截至週四收盤,臺積電ADR報收149.2美元/股,市值突破7700億美元。 自去年10月低點以來,臺積電股價已回升逾70%。

摩根大通此前發佈報告稱,臺積電作爲AI處理器的主要製造商,將在未來3-4年內實現顯著增長,預計將在AI半導體領域保持90%以上的市場份額。(華爾街見聞)

|點評|AI行業的火熱,不僅讓英偉達賺得盆滿鉢滿,爲芯片企業們代工的臺積電業績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面對英偉達在AI芯片領域近乎壟斷的現狀,全球科技巨頭們幾乎都在加速自研AI芯片。但不管這場AI芯片的裝備競賽誰能獲得勝利,臺積電都能從中獲得大量訂單。

無論是臺積電還是英偉達,業績大跨步式地上行速度已經開始放緩。對於臺積電來說,正在緩慢復甦的全球消費電子品需求,對於其基本盤的回暖也有所幫助。但是,全球芯片產業正在受到來自部分國家政策限制的挑戰,臺積電產能擴張的步伐也受到些許阻礙。

險資頻頻現身首批中證50ETF

3月8日消息,備受市場關注的首批中證A50ETF,截至3月7日晚全部成立。 根據合同生效公告,有4只產品的首發規模爲20億元,分別是平安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ETF、華泰柏瑞中證A50ETF和大成中證A50ETF。 目前已經披露了成立公告的10只產品,共募集規模約165億元。

根據平安中證A50ETF和摩根中證A50ETF已經公佈的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前十大持有名單都出現了多家險資的身影。有公募人士表示,一直以來,寬基ETF都備受險資等長期機構資金的青睞,這些機構投資者也在持續提升寬基ETF的配置比重。(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保險資金規模大、久期長,以穩健配置爲主,一般傾向於配置長期債權類資產,面對權益類的ETF資產在募集階段即買入的情況並不多見。可以看出,政策層召險資入市的舉措還是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在政策支持和多方利好之下,後續像社保基金、養老金這類長線資金或許也會加速進入權益市場。 但對於長線資金來說,長期入市的前提是權益市場能夠長牛且與險資共榮共生,若一味投入卻無法滿足險資的穩定投資收益目標,也不見得能持久。

週五兩市縮量反彈滬指漲0.62%

3月8日,市場全天震盪反彈,三大指數均收漲。 盤面上,AI概念股再度走強,算力、CPO方向領漲,PCB概念股集體走強,光伏概念股震盪反彈,存儲芯片概念股表現活躍,6G等通信股盤中異動。 下跌方面,旅遊股展開調整。 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600只個股上漲。 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8606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211億。

截至收盤,滬指報3046.02點,漲0.62%,成交額爲3706億元;深成指報9369.05點,漲1.1%,成交額爲4900億元;創指報1807.29點,漲0.97%,成交額爲2079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五早盤兩市延續回落趨勢,基於對週末利好的期待,午後兩市資金迴流,指數重新走高。從板塊上看,工信部表示適度超前建設5G、算力等信息建設,通信設備全天活躍。AI方向重新走強,芯片、電子等板塊漲幅居前。從整體上看,兩市缺乏主線行情,題材炒作的持續性不佳,大多都是圍繞重要會議展開單日行情。

本週兩市整體基調以橫盤震盪爲主,成交量整體略有回落,板塊和個股進行高低切換,前期高位股盤中“跳水”的情況時有發生,市場中的賺錢效應減弱。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主編|何夢飛

大師思想領教營書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