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進場拋匯阻貶 3月外匯存底已連三降

蔡烱民表示,3月雖有投資運用收益孳息,對外匯存底帶來正貢獻,但與上月相比,3月算是孳息小月,且主要貨幣對美元貶值下,折算美元后金額減少,即對外匯存底負貢獻,另外是央行繼續進場調節賣匯,雖調節金額不大,但臺幣貶值仍要進行必要調節,也帶來負貢獻。

蔡烱民指出,3月美元指數升值0.32%,非美幣別除加幣小升0.25%,其餘仍是全數貶值,歐元貶0.57%、英鎊貶0.35%、澳幣貶0.06%、日圓貶0.98%、瑞士法郎貶2.65%、人民幣貶0.69%、星幣也貶0.4%。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外匯存底餘額連三降後,已降爲第五大,第一名是大陸至2月底3兆2,258億美元,第二名日本至2月底1兆1,452億美元,瑞士至2月底7,711億美元排名第三位,印度至3月22日爲5,683億美元,超越臺灣成第四大。

蔡烱民表示,3月外資小幅賣超臺股,但仍維持淨匯入,根據金管會證期局統計,外資單月淨匯入約66.6億美元,而央行統計外資本金加計盈餘匯出,則是淨匯入約15億美元。

根據央行統計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臺幣存款餘額共折計升爲7,290億美元,創2022年2月以來新高,約當外匯存底上升至128%,則爲2022年3月以來新高。

至於外資淨匯入,3月股市卻是賣超,蔡烱民分析,除了反映交割日不同外,也與外資透過SWAP(換匯)方式匯入有關,而3月賣超也可能是逢高獲利了結,尤其下半月賣超次數及金額都比買超大一些。

另,蔡烱民也再次說明,股匯走勢脫鉤,主因股市反映全球市場,臺股跟着美股走高,至於新臺幣則因美元指數上漲,美國經濟韌性十足,今年來包括日韓歐等主要貨幣都在貶值,反映國際匯市情形,新臺幣也跟着示弱,但貶幅仍相較日韓和緩。

對於美國降息路徑,蔡烱民也分析,美國經濟不墜,市場慢慢修正6月降息的預期,且部分銀行預測今年不會降到3碼,對美元都帶來一定支撐,使美元繼續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