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楊金龍:利用臺商迴流資金強化AI、5G建設 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競爭力

▲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記者李瑞瑾攝)

記者李瑞瑾/臺北報導

臺灣金融研訓院今(2)日舉行「迴流資金,再造產業成長契機研討會,央行總裁楊金龍以「臺灣資金運用的戰略思考」爲主題進行演講,針對近期臺商迴流的資金運用,楊金龍表示,目前臺灣資金實屬充裕,應引導資金投入臺灣經濟結構調整前瞻性發展,強化網路、AI、5G、物聯網(IoTs)、金融科技建設,進一步提高國內生產力、促進產業升級,帶動經濟及國人薪資成長。

楊金龍表示,當前在各界積極思考應如何運用國人資金之際,也正適逢全球經貿環境產生兩大轉變:一是美中經貿政策調整及美中貿易衝突的全球經貿變局;另一項轉變則是全球興起反避稅風潮,各國陸續實施共同申報準則;這兩因素共同催生了當前臺商回臺投資海外資金匯回的資金浪潮。在當前臺灣握有龐大國外淨資產部位及超額儲蓄現況下,更凸顯其重要性與意義。

近30年來亞洲供應鏈的發展及轉變過程中,臺商一直扮演着重要且積極的角色中國大陸迄今仍爲臺灣最大的海外生產重鎮出口市場。2018年中國大陸(含香港)佔臺灣出口比重41.2%,中國大陸佔臺灣對外直接投資目的地的比重爲37.3%;且2018年臺灣整體外銷訂單中,在中國大陸生產比重達46.7%,其中,資通訊產品在中國大陸生產比重更高達89.7%,顯示三角貿易營運模式的盛行。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臺灣國內生產比達47.9%,創5年來新高,且爲2015年以來首次超過在中國大陸(含香港)生產比的46.7%,顯示受到美中貿易衝突影響,部分廠商生產線移回國內生產。

各界多預期短期內美中貿易衝突不易獲得徹底解決,若以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爲主的廠商,多半仍考量續留大陸;至於以歐美市場爲主或將增加非中國大陸產能的廠商,若是以勞力密集與成本導向的產業,將加速移往越南等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而研發及高階製造者,則將移往人力素質高且無資安疑慮的臺灣、日本、南韓及美國等地。此一轉變如能帶動大量臺商回臺投資,對臺灣經濟將帶來正面助益

其次,全球推行反避稅政策也是影響臺灣海外資金移動的重要因素。由於各國陸續實施共同申報準則,國人及臺商持有海外高資產者,基於各國法規租稅考量,開始考量調整其海外資產配置,更進一步促使臺商迴流。

▲ 楊金龍認爲,應將臺商迴流資金投入5G等產業升級。(圖/路透社

楊金龍表示,臺灣資金整體而言實屬充裕,因此面對臺商迴流及海外資金匯回的資金浪潮,應着眼於如何引導其協助當前臺灣經濟結構調整及未來發展,並降低衍生風險。在國內投資成長動能長期偏弱下,更應把握臺商回臺投資及外資來臺投資的契機,將資金導入前瞻性投資,如強化網路、AI、5G、物聯網(IoTs)、金融科技等建設,進一步提高國內生產力、促進產業升級,帶動經濟及國人薪資成長。

爲強化企業實質投資的動能,形成資本累積,使企業更有效率運用其資金在新創及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除透過強化科技創新,廠商也應積極發展全球戰略,進行跨國併購,取得關鍵技術戰略性資源,以利上、下游生產鏈整合,鞏固臺灣在全球價值鏈的關鍵地位,也可在當前全球貿易衝突情勢下,突破關稅與非關稅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