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評國足:反對歸化的恐非真球迷 國足得先吃"藥"

本站體育6月9日報道:

北京時間6月9日,著名籃球評論員楊毅社交媒體上發文,點評了中國菲律賓的世預賽戰果,對於中國隊目前的歸化球員,楊毅表示青訓是飯,歸化是藥,中國足球要活着先得吃藥。很多人不願褒揚國足,因爲歸化仍就是原罪,反對歸化的不是真球迷

昨天凌晨1點,依然有幾十萬人守着電視和電腦屏幕,關注着中國男足的世預賽戰事。在阿聯酋炎夏中,中國隊上半場常規時間拿菲律賓的鐵桶陣辦法不多。上半場傷停補時階段,中國男足發動了本場第一次有威脅的進攻,張琳芃在中場傳出了一記橫跨半場的長傳,球直墜菲律賓防線身後。

菲律賓隊的歸化後衛傑弗森本來是離球最近的人,但艾克森從他背後碾了過來。短短几步的衝刺後,他已經被艾克森的爆發力甩在了身後。在艾克森的衝擊下幾乎失去平衡之後,他絕望地拉了一把艾克森的球衣,卻反而被艾克森帶倒。艾克森接到傳球,趟過門將,在極小的角度下剷射破門。在中國球員和球迷慶祝之前,邊裁已經響哨:艾克森犯規在先,進球無效。

儘管這球最終沒有算進,但它完美地展現出了艾克森這位前中金靴在這場比賽中的超羣實力。作爲中國隊前場唯一的支點,艾克森這場比賽被菲律賓隊的後衛們團團圍住,一次又一次被他們衝撞、拉拽、甚至是用伐木式的動作放倒。但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艾克森昨天的表現依然堪稱大腿。他拿球、做球、擾亂對方防守的能力讓武磊獲益良多。在上半場這記破門莫名被吹之後,在下半場,他反擊中送出一記精準直塞,助力曾經的上港隊友武磊撕開對方防線,製造了打破僵局的點球。

昨天這場比賽裡,除了艾克森之外,中國隊還首發了一位歸化球員,有四分之一中國血統英裔後衛蔣光太。作爲中後衛,蔣光太在這場對手實力並不強的比賽中沒什麼顯山露水的機會,但在菲律賓寥寥幾次進攻機會中,他都表現穩定,爭頂和攔截優勢明顯。中國隊的球迷也都明白,真正考驗他的時候還沒到。

這是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由於防疫政策,男足沒能在本來計劃中的蘇州主場踢這場比賽,只能遠征炎熱乾燥的阿聯酋。但在比賽結束之後,點開論壇和社交媒體,你依然很少能看到對中國男足的褒獎。在很多人的眼中,歸化仍是一種原罪。當中國男足歸化那些非華裔運動員後,他們似乎已經失去了在贏球后被廣泛讚揚的資格。

中國人喜歡張明敏唱“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受不了“國服雖然穿在身,可他就是個外國人”。

這似乎與最近我們宣揚的“文化自信”有點兒反差。在上下五千年的時光流轉中,大中華文化的兼收幷蓄下,我們在近現代強調的更多是文化認同,而非血統認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時代已經早已過去,如今,無論你身上流着哪一族的血液,只要你接受歸化,認同中國文化,學說中文,學寫中國字,那我們就應當承認你是中國人。但如今,能爲這事兒開心的人,除了最鐵桿的中國男足球迷,反正我目前還沒見着。

當然,我也看到很多人在爲中國男足出謀劃策,如果不想依靠歸化,究竟應該如何提高中國男足水平。網友們腦洞確實很大。從很多有識之士們的總結裡,我們大概可以明白,中國男足出不了成績完全是因爲中國球員平時掙錢太多、輸球懲罰太少、沒有國家榮譽感、領導瞎指揮、教練也不如他們懂球。如果讓他們去負責這個項目,想必在他們的高瞻遠矚下,中國足球成績必將騰飛,就是看起來多少有點兒不太人道。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是很認真地在幫中國足球想主意。青訓也好,校園足球也好,這些都是正論,如果有一天中國足球真的站起來了,肯定到時候也是靠這些路子成功的,但就現在看,中國足球離那一天有多遙遠,也許只有算命的知道。

如果大家對中國現代體育項目有基本的認知,那就應該明白,在全民體育還只是空談的當下,中國體育的現狀,就是隻有能拿到好成績的項目能得到政策扶持。只有你拿了好的成績,引起了廣泛社會反響,得到了政策的扶持,能吸引更多孩子投入到項目裡來反哺金字塔底端,才能在項目裡自給自足,形成良性循環。在中國體育史上,沒有一個“一直輸”的項目能突然站起來的。在中國體育圈裡能好到“出圈”的項目,除了咱們當常勝將軍的那幾個項目之外,只有那些突然躥出一代或一位天才運動員的項目。往往是一代天才如同流星一般劃過天際,璀璨的光輝才能吸引大家的目光,而在他們退役之後,項目的成績下滑,大家對這個項目的關注度也會再度走低,最終難以爲繼。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劉翔拿到奧運冠軍之前,有多少人關注過110米欄這個項目?在他退役之後,還有多少人在關注這個項目?又有多少人會投身去練這個項目?

這樣的體系究竟是否健康?這不是我們在此應當討論的話題,畢竟就目前看來,也沒有誰真的能改變它。很多時候,中國體育的問題本質上是教育的問題,教育的問題是體制的問題,而體制的問題都是我們靠討論得不出答案的問題。

13年前,當我們在北京奧運會金牌榜上登頂時,我們以爲我們勝利了。但如今看來,如果那真的有什麼意義,那就是教會了我們,金牌大國距離體育強國究竟有多遠。縱觀中國體育史,基本延續了一個規律:越是商業化程度高,在世界範圍內越是廣泛受歡迎的項目,我們就越難搞好它。而足球,正是全世界商業化最好,最受歡迎的第一運動。

在中國男足一次又一次刷新我們認知下限地平或輸給我們在世界版圖上難以認知的國家和地區之後,男足這個項目在中國的聲譽已經下滑到了最低點,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對於讓孩子進行足球培訓都已經產生了牴觸心理。在這種時候,再指望青訓來“百年樹人”,看起來已經不太現實,唯一的出路,只有先提高國家隊水平。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說過,體育是和平年代的戰爭。國家隊的名字,天生就代表了國家榮耀和民族榮譽感。大多數人關注國家隊的比賽,都希望那些身披國旗的運動員能在場上賽出風格,賽出水平,力克對手,贏得勝利。一支一直輸球的隊伍,不但沒辦法讓球迷滿意,更無益於凝聚人心。

在中國男足目前的大環境下,我們可以將心比心,如果您有基本的足球技戰術知識,您願意去做一個基層教練嗎?如果您有孩子,您願意送他從小練球嗎?如果您家境並不優越,您能承擔孩子長期接受專業訓練,考不上好的大學,最後踢球也沒踢出成績的風險嗎?

青訓是飯,歸化是藥,而中國足球是已經病入膏肓的患者。你告訴他,你應該好好吃飯,只靠吃藥是不能長久的,多少有點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意味。不吃藥今天就死,那解決方法除了“吃了藥再說”,難道還有別的解法?只有先用藥把命吊着,纔有機會吃兩口飯不是嗎?

還在反對中國足球歸化?那你恐怕不算真球迷。

如果一個項目有足夠的底氣,只需要本土選手就可以出成績,那當然可以不需要歸化。但很顯然,中國男足並不是這樣的項目。

在整個中國體育裡,足球實在太特殊了。它的影響力太大——其實爲了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冰球隊也早就歸化了數名金髮碧眼的運動員,只是他們的頭盔降低了那種違和感。在冬奧會前,沒有人會關心他們,你看冰球嗎?而足球,是所有競技項目中唯一的社會化運動,無論輸贏,中國男足都始終是社會的焦點話題。

它成績跌破的底線太低——中國男籃自2008年奧運會之後,13年來逢國際大賽無不慘敗而歸,中國籃協和行業內也探討過歸化運動員的可行性,並圈出過具體人選,但終究沒有付諸實踐。中國男籃的衰落是和過去的自己相比,但即便如此,在亞洲舞臺上也仍有競爭冠軍的可能性,沒到那種不歸化彷彿就根本沒戲的份兒上。可中國男足在歸化之前,已經徹底無法接近世界盃,且爆出了1比5輸給泰國那樣的慘案。

正因如此,中國男足才走上歸化之路。這的確會讓很多人產生不適感,但現實地說,這是如今拯救國足,拯救中國足球最直接和最見效的方法。讓我們再說細緻一點——此時仍在網絡上謾罵和質疑歸化做法的,恐怕並不是真球迷——“球迷”這個概念太寬泛了,你坐在電視機前就可以自稱是球迷,贏了就可以歡呼,輸了就可以罵街。國足和絕大多數這個類型的觀衆的生活毫無關係,國足只是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以及吐痰的痰盂而已。

但對於那些也許10年,20年的忠實球迷而言,他們買票去現場看比賽,他們跟隨國足的每一次命運起伏,他們從內心深處爲國足痛楚不已——他們最痛恨的,就是國足繼續輸下去。他們已經見證了太多失敗,他們在過去10年裡幾乎沒有開心過。在這些這個級別的真球迷心中,只要中國隊能贏,贏一定比輸快樂。

只要你能贏,你先贏了再說。

這是那些依舊癡心不改的國足鐵桿球迷內心的吶喊。他們仍想爲中國男足加油,這比喊“RNM退錢”快樂多了。

隨着拿下菲律賓,中國男足已經大概率晉級12強賽。從某種意義上說,12強賽就是中國男足的世界盃。只有進了12強賽,中國男足才能和亞洲最好的球隊真刀真槍地教練,我們才能明白中國隊和亞洲最高水平的差距是多少,纔有機會獲得經驗、完成提高——當然,要想在強敵如林的12強賽裡突圍而出,真正晉級卡塔爾世界盃,國足的前路仍然倍顯艱難,哪怕我們已經走出了歸化這條路

那大家可能要問了,咱們已經做了球員歸化,現在還是打不進世界盃,還是出不了足以“出圈”的好成績,那不還是白瞎嗎?想要中國男足好,中國男足後邊究竟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呢?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那就再多多歸化倆更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