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受阻,無人可用!阿里再迎大變局,俞永福的復出能拯救阿里嗎

作者:馬良,資深新媒體人

7月2日,阿里張勇宣佈多起人事調整,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對俞永福的安排。經過調整,俞永福將管理阿里本地生活、高德以及飛豬業務,直接向張勇彙報。

同時,接替王磊負責本地生活的原同城零售事業羣總裁李永和、高德總裁劉振飛以及飛豬總裁莊卓然則一起向俞永福彙報。

此舉不僅意味着阿里的生活服務板塊徹底成型,也表明俞永福個人職權得到擴大。

對阿里人來說,俞永福在某種意義上是個“外來戶”,那麼爲何還被“予以重任”呢?

俞永福最初在聯想投資幹,還是聯想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後來,俞永福出來創業做UC,UC併入阿里後,主持對UC和高德的整合。

據悉,隨着阿里大文娛成立,且長期理不清頭緒,俞永福因具備整合業務的成功經驗,被強行安排負責大文娛,可惜並沒再現前一次的成功。

2017年,俞永福辭去大文娛董事長及總裁職位,逐漸淡出公衆視野。因此,此次被“予以重任”也意味着俞永福再次復出。對此,也有人認爲俞永福是再次扮演“救火隊長”。

曾鬧出桃色風波的蔣凡被降級不降職,說明阿里已無人可用。在這種情況下,俞永福長期本分做事也贏得了阿里的信任,加上先前的成功經驗,現今被重新重用自然成爲順理成章的事情。

問題在於,阿里業務上和人才上的困境的形成已經不是短期的事了。

過去一年,因螞蟻金服觸發反壟斷,阿里被罰了182個億,可謂慘痛。在覈心電商業務上,阿里不僅被拼多多迎頭痛擊,而且遭到短視頻如抖音快手的狙擊。

總的來看,阿里自身叫好又叫座的業務說得上是稀缺。因此,摁住電商業務不動,靠俞永福整合生活服務板塊,真能促使阿里涅槃重生嗎?

1

起起落落:是金子總會發光

對俞永福來說,儘管2014年才進入阿里,但在2015年就成爲了合夥人。俞永福管過多項業務,前後跨度極大,包括但不限於阿里媽媽、大文娛、eWTP 生態基金、高德等等。

其中,高德算是奠定了俞永福能夠崛起的堅實支撐。接管時,高德日活躍用戶量不足千萬,現已經超過1億,成爲行業第一。在阿里收購的諸多業務中,高德不僅存活下來,而且得到了提升。

有必要指出的是,俞永福在阿里的日子並不平靜。先不說離開或接管阿里的流言蜚語,俞永福一度只專注於eWTP生態基金,即使近兩年,也只是在高德默默將其做大。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重出的契機很快就到來。實際上,俞永福復出早有跡可循,畢竟上個月阿里組織部大會上,俞永福就作爲七巨頭之一亮相了。當然,俞永福進入到張勇的核心層,約束也會變大。

更重要的是,俞永福接盤的業務可能是阿里內部並不討喜的一部分。相較於高德,本地生活業務和飛豬,對標美團和攜程,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屬於燙手山芋。

特別是本地生活業務,經過多輪調整,以外賣市場爲例,依然是三七格局,阿里上下均顯露出信心不足之態。

在這種情況下,俞永福臨危受命,儘管管理範圍擴大,但是責任更重,想做好業務不是一般的困難。

不過,從阿里的角度來說,調整俞永福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即使失敗,從組織管理維度看,也爲下一步整合資源以及爭取戰略空間贏得置換時間。

在這點上,張勇看得非常清楚,“我們必須進行全方位的變革。”反過來對俞永福來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再次獲得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因此,可能會有些勉強,但也並非不可接受。因此俞永福復出偶然中帶着必然。

2

臨危受命:做大事推重擔當

俞永福之所以“臨危受命”,其敢拼不推諉的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就在俞永福職務被調整當天,國家網信辦發佈消息稱,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7月4日,網信辦再次消息稱,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此時,剛接手“燙手山芋”的俞永福很快調整心態,乾脆利索地開始推高德打車服務。經此一事,足以見得俞永福之品性和能力。

如果將視野拉長看,可以發現俞永福一貫如此。2015年4月29日,時任阿里移動事業羣總裁俞永福宣佈阿里對UC和高德的整合順利完成。

此後在退出公衆視野,僅保留高德集團董事長職位期間,俞永福一樣用行動和結果證明了自己。

截至2021年4月,高德實現成爲“中國月活躍用戶最大的移動數字地圖、導航和實時交通信息服務提供商”,在阿里大放光彩。

相比於高德的跨越式進步,阿里諸如本地生活業務(餓了麼)卻在節節敗退。財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阿里本地生活的收入僅爲美團外賣收入的35%,爲72.49億元。

按照張勇的判斷,把地圖、酒旅、本地生活三個業務整合,能夠極大提振阿里生活服務板塊的供給能力,由既有統籌整合經驗,又能最大程度調動基於地理服務的所有資源,即俞永福是最好的選擇。

但阿里的規矩已經改變,張勇要推行經營責任制,即獨立計算盈虧。在這種情況下,剛接手的俞永福能夠在緊張節奏中緩過氣來嗎?

從抓緊時機推高德打車來說,俞永福已經表現“從容有度”,但此時高德模式已非昨日那樣了。

經過調整的高德,俞永福如何權衡作爲一個開放平臺和自留地將成爲比業務本身更重要也更難的戰略抉擇。即,整合成功與否尚未可知。

3

狹路相逢:唯有背水一戰

對阿里來說,前述困境只會更嚴重而不會更嫌輕微。

在覈心電商上,拼多多取而代之的心明晃晃表露出來,其CEO陳磊在接受採訪時說:“拼多多的計劃是繼續投入補貼,直到取代阿里巴巴成爲十億中國消費者的首選購物平臺。”

不止拼多多,京東的殺氣同樣不遑多讓,而且在物流賽道上也同步展開競爭廝殺。此外,在外賣、“短視頻電商”等領域,阿里也是腹背受敵。

更爲致命的是,阿里的組織變得越來越臃腫,反應力適應性越來越跟不上需求變遷。

過去十年,阿里瘋狂擴張版圖,諸如餓了麼、優酷土豆、銀泰、大麥等都被綁上阿里的船。要命的是,相應業務走的是下坡路。

不提外賣,大文娛亦是如此。2021年3月5日,蝦米音樂停運;2015年獲得優酷,現在不敵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據悉文娛板塊上管理層已輪換多次。

有意思的是,美團王興還在飯否評論說:“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一件可以開始倒計時的事了”。有必要追問,阿里開拓版圖的業務爲何經常性以慘淡收場呢?

以優酷爲例,在短短兩年內核心員工大換血,符合阿里所謂價值的人才重新填補上來。

遺憾的是,管理層衰老,已經跟不上日新月異的現實了。阿里高管層平均年齡47.75歲,與之相比,拼多多的才40.8歲。

因此,組織上和人才上的衰落是決定阿里能不能成功的內在因素。關於這點,不管是就阿里內部比較,還是從外部其他企業比較,都能夠得到佐證。

當時,俞永福任UC移動事業羣總裁時,元老彭蕾表示,“只要使命一致,允許該事業羣的文化與阿里巴巴不一致”,這才奠定俞永福能夠按照自己判斷去整合資源的大環境條件。反之,俞永福束手束腳,能否成功就未知了。

對此,抖音張一鳴認識得更早,動手術也更快更早。張一鳴把管理權交了出去,他在公開信中表示,“我過去三年都在吃老本,認知也跟不上技術的新發展,而新的技術變革已經在醞釀當中”。

也就是說,“卸任CEO是爲了恢復思考,重拾對生命科學、虛擬現實、科學計算等新技術的敏感度。互聯網是永遠保持求知心的行業,否則很快就會被其他人淘汰”。誠如是!

阿里常表示重視培養幹部,但真沒見過內部哪個年輕人冒尖。從核心崗位看,諸如蔣凡、李永和、俞永福、侯毅等外來者纔是真正被重用的對象。

其中,1985年生的蔣凡最年輕,鬧出過風波仍然重用;俞永福的情形也差不多;根子就在阿里人才和組織一起衰老沒落了。

除了這些人,又有誰能擔起重擔呢?歸根到底,阿里未來就看新一輪放權重建能否切實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