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知道,中國第一款網遊還活着。
說起遊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華麗的特效?精緻的畫面?優秀的配樂?精彩的劇情演出?還是極具沉浸感的 CV 配音?
在發售於 1996 年並且至今還在運營的國產 MUD 遊戲《 俠客行 》裡,上面的一切,統統沒有。
是的,《 俠客行 》裡幾乎沒有任何當前遊戲必備的要素,它展現給你的,只有一片漆黑的畫面,以及純粹的文字和字符。
可就是這麼一款老古董遊戲的每日在線人數,依舊穩定在 700 人左右。在 steamDB 上,按照每日在線人數峰值進行排序,俠客行能排到第 850 名左右,在 7200 多款遊戲中,這個排名已經相當靠前了。
供你參考, steam 上和《 俠客行》在線人數相近的遊戲有《 控制終極版》、《 無主之地年度增強版》、《 紅色警戒 3 》、《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等。
小發其實是有點疑惑是誰還在玩這個老遊戲,因爲僅從截圖來看,就能體會到那個撥號上網年代初期特有的粗狂草莽氣息。
真正下載體驗,我更感覺這遊戲倍硬核。
比如說在遊戲新手村裡剛剛甦醒的角色想要趕緊喝點水,爲了完成這個簡單的任務,小發先後輸入 look river 、 get hulu 、 l hulu 、 fill hulu 、 drink hulu ,這才完成了從觀察環境,到撿起葫蘆喝水的全過程。
你還別嫌麻煩,上邊講的東西只是入門級操作。想要真的精通這個遊戲,你可能還要懂點編程。
作爲一款依靠文字來輸入輸出的老遊戲,給《 俠客行 》編寫機器人外掛的難度非常低。再加上游戲裡本身有很多重複命令,比如讀書、練功、快速療傷等,很適合使用編程手段來代替手工操作。
比如說,《 俠客行 》裡有個釣魚功能,通常玩家要做買魚餌魚鉤以及賣魚的操作。
但玩家自己編寫了釣魚腳本,按 F12 即可一鍵實現循環釣魚。
當然《 俠客行 》也反對玩家過於依賴機器人外掛,於是它推行了手動玩家獎勵機制。
大概就是每隔一段時間,玩家可以手動輸入 fullme 這個指令,系統會彈出驗證碼,驗證成功後會使玩家的任務獎勵和掉寶率更高一點。
所以,要方便還是要獎勵,就由玩家自己選擇了。
如果你堅持到了這裡,依舊對《 俠客行 》充滿好奇的話,那接下來就要聊聊最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問題了——這個遊戲堅持運營近 30 年的底氣是什麼?
首先就是掩藏在遊戲古老玩法之下的,優秀的世界觀設定。
第一次進入《 俠客行 》的玩家,都沒法忽視遊戲彈出的第一句話——
金庸在我們小時候什麼地位,差友們應該心知肚明。
《 俠客行 》就是基於金庸作品來設計的,在遊戲裡,你會看見古墓派、明教、桃花島、絕情谷等門派勢力,可以加入大宋、大元、大夏、大理四個國家,也能和李莫愁、小龍女、田伯光、成昆這些老熟人交流一番。
經過將近 30 多年的更新的《 俠客行 》,擁有了十分龐大且詳細的劇情脈絡,一兩句話我還真說不清楚,你不妨看看它現在的總地圖,大概也能猜到這遊戲發展到啥樣了。
如果說優秀的世界觀是《 俠客行 》的地基,那超高自由度的遊戲玩法就是《 俠客行 》的頂樑柱。
在遊戲裡,玩家可以結婚、拜師、加入某個國家,可以洗澡、易容、因殺氣過高進監獄。
這些功能和現在的很多遊戲都不太一樣,它有種儀式感和寫實風格。
比如說結婚,玩家要從找媒婆開始,經過登記、拜堂、接待來賓,吩咐酒樓上酒上菜、餐後分發喜糖、喜老闆交接賓客賀禮大概這麼一套完整的流程,每一步都需要玩家操作,和現實中結婚沒啥區別。
作爲一個武俠遊戲,估計大家比較關心打打殺殺。
《 俠客行 》的戰鬥是半回合制,戰鬥中雙方可以使用絕招,讓對手處於繁忙狀態,無法在這一回合進行攻擊。
圍繞着戰鬥,還有武功、氣勢系統。其中武功系統還要細分通用功夫、拳腳功夫、兵器功夫,以及暗器、硬功、陣法等其他功夫。氣勢則約等於藍條,只有通過普通攻擊積攢足夠多的氣勢時,一些招式才能用。
另外再加上裝備系統,這就是支撐你闖蕩江湖的家底。
以上提到的這些東西,你可以運用在你身邊的一切活物身上。
從村口的雞野外的蛇,到遊戲裡每位 NPC ,你都可以輸入 hit ,和對方酣戰三百回合。你也可以選擇輸入擊殺指令 kill ,和對方不死不休,但你也要承擔後果,要麼賄賂要麼跑路要麼等死。
而且隨着幾次更新,現在的 NPC 越來越聰明瞭。目前各大門派的重要人物不敢說過了英語四六級,但還是有一定水平,起碼知道 kick , slap , ass 之類的詞不是什麼好話。
所以我建議你別亂招惹人,小心被某個路人甲吊着錘。
那麼這個如此硬核又牛逼的遊戲是怎麼誕生的呢?這就要從一位老熟人方舟子開始說起了。
1995 年,方舟子玩到了中國臺灣出的 MUD 遊戲《 東方故事 2 》後,感覺裡面巫術元素太多,一點也不武俠,於是他自己寫劇本,又找了四個搭檔,花了兩個月時間,把《 俠客行》給做了出來。
不得不說金庸 + 遊戲的搭配確實是大殺器, 1996 年《 俠客行 》搞華山論劍活動,在線人數超過千人,直接把放在加拿大某中學裡的服務器幹趴了。
據說當時不少留學生玩《 俠客行 》十分癡迷,甚至影響到了學習,於是就有很多 “ 自殺 ” 帖,內容就是他們封殺自己的帳號,讓自己不再沉迷其中。
《 俠客行 》在國內生根也是 1996 年的事,當時在國內有很多個版本,都十分火爆。1998 年方舟子偶然在網吧裡看到有人玩《 俠客行 》,他和老闆說是自己參與制作的,肅然起敬的老闆沒有收網費,還送了他一瓶水。
在《 俠客行 》衆多個版本中,最爲人所知的要數《 北大俠客行 》,這個遊戲名稱源於當時它服務器所在的位置——北大物理樓的一個服務器上。
沒錯,和很多家長 “ 不學好玩遊戲 ” 的想法截然相反,《 北大俠客行 》最初的玩家很多都是清北中科院的高材生以及國外的中國留學生。
參與建設遊戲的也有很多清北的大佬,像是《 北大俠客行 》在任時間最長的管理者 icer ,就是北大 1994 年計算機系的學生。當時擔任管理者的 xuan 也是北大人,他是《 北大俠客行 》初任管理 mudadm 的學弟。
還有一些人現在在遊戲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比如國產遊戲《 暗影火炬城 》的製作人張弢,就擔任過《 俠客行 》論壇的站長。
說到這,估計有人就好奇了:爲啥我小時候那麼愛玩遊戲,就沒聽說過這個無數清北大佬入坑的神作呢?
早期就玩原版《 俠客行 》和《 北大俠客行 》的人可能知道, 1996 年 5 月,《 俠客行 》的源代碼被一名玩家偷了。
對方黑掉了服務器把程序全部拷貝走了不說,還在網上公開,《 北大俠客行 》的代碼就來源於此。
不過在團隊矛盾面前,源代碼的失竊只是一件小事。
遊戲的巫師( 管理員 )很多來自於玩家中選出,巫師們可以隨便修改程序,可又因爲意見不合,導致代碼被改來改去,之後甚至和創始人有了矛盾。
方舟子認爲巫師們衝突的根源在於商業化,創始人們覺得遊戲因版權和技術原因難以商業化,但巫師們不信這個邪,像是從斯坦福畢業的谷遊科技創始人董曉陽,就曾打算商業化《 俠客行 》。
飯桌上拿到金庸( 左一 )《 天龍八部 》授權的董曉陽( 右一 )
這種內部的不和《 北大俠客行 》也經歷過。
2002 年春,遊戲主管因私人恩怨刪除了全部的檔案和大部分的代碼,並栽贓到另一名重要巫師身上,雖然後續恢復了數據並澄清了真相,可還是嚴重影響了《 北大俠客行 》,遊戲從此進入了漫長的蕭條期。
但說句實話,即便沒有這些,《 俠客行 》也註定盛極而衰。
千禧年左右,伴隨着電腦的普及,視覺上的享受,成了人們對計算機以及電腦遊戲的重要需求。
2000 年,華彩軟件引進了第一款中文圖形網絡遊戲《 萬王之王 》,從此圖形遊戲成了中國遊戲市場的主流。
文字確實有它的魅力,人們可以依靠想象力,把文字腦補成最適合自己的影響。
可是面對直觀、方便、簡潔明瞭的圖形網絡遊戲的第一波衝擊,《 俠客行 》還是得撲街。
它引以爲傲的玩法,也在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二十多年來成了累贅。
即便《 北大俠客行 》在將近三十多年的更新後,遊戲內容變得越來越好了,管理人員堅持寧可倒閉也不變質,幾個月前還舉辦了玩家間的徵文比賽,可就是沒人玩。
背後原因就是因爲它太難了,也太麻煩了。
移動需要輸入 west 、 east 來控制,攻擊某人需要輸入 hit 、 kill 。
這和我在過去二十多年裡接受過的遊戲理念完全不同,我習慣了 FPS 遊戲裡指哪打哪,習慣了一個鍵就可以完成喝水進食的動作,習慣了移動時候還要有個加速按鈕,習慣了 PVP 遊戲裡打不出優勢就想投降。。。
5G 時代的我,整個生活都按了加速鍵,早已沒有時間和耐心去細品撥號上網時代的遊戲了。
你還記得嗎,前陣子,我們聊了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會用電腦,就連下載 steam 都要買代安裝服務的故事。
現在,你把《 俠客行 》安利給其他人,可能在註冊賬號這一步就卡住了。
所以,不是《 俠客行 》不好玩。它很好,它只是不適應這個時代了。
除非有一天,山無陵,天地合,太陽從西邊出來,電腦用戶們都開始折騰編程工具,《 俠客行 》纔會再次火起來吧。
撰文:張大東
編輯:莽山烙鐵頭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北大俠客行》官方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