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直播帶來多少就業新機會?

原標題:一場直播帶來多少就業新機會?(主題)

瀋陽已培育13家省級、18家市級電商直播示範基地,推動直播產業規模化發展(副題)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劉洋

在一場直播帶貨中,主播的正對面蹲着一羣人:有人抱着電腦敲字,有人拿着幸運星、好運來等小道具,還有人拿着提詞板不停提示。“操盤手、助播、運營,還有選品、設計、客服、流量投放團隊等等,沒有十幾個人,很難組成一支完整的直播帶貨團隊。”瀋陽一家直播電商運營公司的操盤手張琳琳告訴記者。

記者2月26日採訪獲悉,直播電商GMV(商品交易總額)每增加1億元,可以帶動就業崗位增長約1200個,展現出強勁的就業帶動作用。瀋陽市正通過支持具備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直播電商服務、鼓勵直播平臺聯合職業培訓機構和企業共同開展電商人才培養等方式來拓展電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擁抱高質量充分就業新機會。

催生174個新職業

帶動就業新增量

張琳琳介紹,操盤手負責整個活動的規劃,相當於是一場活動的總導演,對整場直播的GMV負責,並從專業角度出發提前準備好直播的腳本。而操盤手只是直播電商新業態催生的衆多新職業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2月26日發佈的《短視頻直播平臺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底,快手平臺共帶來了4320萬個就業機會,催生了174個新職業。

美妝主播、網絡編輯、二次元內容師、體育記錄達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員、數字出版編輯、影視綜達人、商業財經達人、投流師、數字化倉儲師、粉絲營銷師、種草師、新農人、村BA記錄者、泛知識創作者……記者瞭解到,這些新職業既包括直接通過平臺獲取收入的短視頻創作者和主播,也包括內容生態和直播電商生態帶動的就業機會。其中,直播電商等“直播+”產業通過其獨特的生態優勢,深度賦能產業鏈上下游,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報告顯示,根據測算,直播電商GMV每增加一億元,可以帶動就業崗位增長約1200個。

“00後”大學生文淼畢業後“跨界”進入了直播電商成爲一名直播氛圍師。在助農直播間裡,文淼不僅當“捧哏”帶動氛圍,還橫跨直播的各個階段,負責設備調試、後臺操作、維護直播秩序、數據覆盤等內容。僅半年,她所在的助農直播間已銷售出去上萬件農產品。

行業人才缺口大

九成青年“看好”

“招聘一名種子帶貨主播,月薪1萬到2萬元,要求對農資產品有一定了解,善於在鏡頭前表達溝通,年齡35歲到50歲”“招聘教育行業主播,要求大專學歷,月薪1萬到1.5萬元”“招聘直播氣氛師,對香薰類產品進行現場氣氛烘托,月薪1萬元到1.6萬元”……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隨着直播與沈城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直播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久前發佈的《網絡主播新職業發展報告》顯示,2025年我國直播行業的人才缺口達1941.5萬人。

在快手平臺銷售家紡類產品的“波姐”告訴記者,自己做直播時單場粉絲最多50萬人,但聘請專業人士後,單場直播粉絲量最多達到了300萬人。

“短視頻直播平臺不僅是個人才華展示的平臺,也是實現消費者與商家供需精準匹配的平臺,承載着千千萬萬中小商家的發展和千萬就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直播電商已經成爲新的就業蓄水池。

值得一提的是,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的新職業擴大了青年的就業範圍,爲青年羣體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選擇。調研顯示,九成青年對數字生態的新職業持看好態度。

拓展培養路徑

擁抱高質量充分就業新機會

近年來,遼瀋地區在直播經濟領域異軍突起,電商直播銷售額、帶動就業創業人數等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數據顯示,遼寧省電商直播基地累計培育本地電商主播22萬餘人,直接帶動就業60餘萬人,帶動網絡銷售額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瀋陽緊緊抓住電商直播基地這一新業態發展主體,已培育13家省級、18家市級電商直播示範基地。通過標準化創建,成功打造出五聯、魔星、中儲等一批億元級直播帶貨基地,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

與此同時,來自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遼寧省正常經營的直播相關企業爲74963家,其中瀋陽市爲20369家,龐大的市場主體爲直播行業發展源源不斷輸送着遼瀋力量。

據悉,爲進一步拓展電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瀋陽市將支持具備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直播電商服務、播音與主持、音樂(舞蹈)表演等電子商務相關專業。鼓勵高校引進具有電商實踐經驗的教師,邀請行業專家作爲實訓導師,提升學生的前沿知識和實戰經驗,增設“網紅營銷策略”“短視頻創作與運營”等課程,與MCN機構和直播平臺合作開發課程。同時,鼓勵直播平臺、基地、網紅聯合職業培訓機構和企業,共同開展電商人才培養。

來源:瀋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