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集採新風向,誰是最大的贏家?

首次集採過去兩年之後,新的一輪胰島素接續集採又在進行之中。

這一次,我們看到了更加溫和、更具彈性的集採規則。由於首次集採已經擠掉了較大部分的水分,因此,監管更注重的是,穩供應、穩價格、控價差。

從最新的集採中選結果看,整體中選率爲92%,中選價格也有升有降,這也體現出監管態度的轉變。而在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的需求下,企業們正積極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集採環境。

可以看到,在首次集採中報價激進的企業如甘李藥業、禮來,在此次接續採購中,報價策略以上漲爲主。其中,甘李藥業申報的產品全部中標且價格均有所上漲,公司股價也由此漲停。而此前報價相對保守的企業如通化東寶、聯邦制藥,此次則以積極降價爲主。

總體來看,在集採愈趨溫和的背景下,胰島素市場的參與者們面臨着新的機遇與挑戰。對於那些能夠把握監管與市場脈搏、提供優質產品的藥企來說,一個美好的時代正在招手。

總量增加,續約規則更溫和

根據2024年胰島素專項集採接續文件,本次集採週期更長,從中選結果執行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而上一輪採購週期爲2年。

並且,納入集採的需求量也更多,胰島素需求總量由2021年2.14億支增至2.42億支,同比增長13.15%。

整體來看,本次集採限價相比於首次帶量採購更爲溫和,且中選規則可預見性顯著提高。

根據規則,各採購組(餐食人胰島素、基礎人胰島素、預混人胰島素、餐時胰島素類似物、基礎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最高有效申報價分別爲30、30、30、43.2、79.2和43.2元/支,和上一次集採實際最高中標價一致,入圍產品數量也與上次一致。

但從擬中選產品選定規則上來看,這一次接續集採相比與上一輪集採中選規則,存在較多變化,新增了復活中選機制。

具體來說,首先,本次集採競價中選規則上入圍產品有兩種入選條件,第一種入選條件和上一輪一致,“申報價≤同採購組最低申報價1.3倍的,獲得中選資格”;但是,第二種中選條件爲新設立的,“申報價>同採購組最低申報價1.3倍,但申報價不高於所列的價格的,獲得中選資格”。相當於規定了本次集採保證各類品種可以競價中選的價格線。

其次,新增復活中選規則。如果產品未在競價中選上獲選,可以按照規則重新獲選;相關規則規定產品申報價不高於所列的價格,可“復活”中選。相當於本次集採保證各類品種中選的潛在最高價。

從中選類別價格線來看,規則明確規定了A\B\C類價格線,若企業的申報價低於A\B\C類價格線,即可獲得相應類別的需求量比例,避免出現申報價較低的情形。

本輪集採規則的不同之處在於,A類中選產品有特定的價格線,只要各採購組的申報價不高於所列A類產品價格線的,均爲A類中選,其中,各採購組內排名第一的中選產品標註爲A1。B類中選產品爲不滿足A類中選條件的產品,C類爲不滿足A、B類中選條件的產品。

也就是說,本次集採規則相當於給集採中選A、B、C類產品都劃分了一個入圍線。

而從集採的採購量確定方式來看,規則較爲複雜。分爲兩步,第一步是獲得基礎量,第二步是分配剩餘量。

基礎量方面,A類企業的首年基礎量比例爲80-100%之間,其中A1爲100%,其他A類爲80%;B類的基礎量比例爲55%,C類的基礎類的比例爲45%。整體來看,除A1外,A、B、C類的基礎量比例均少於上一輪集採同分類的基礎量。如果類別提升,採購需求量將進一步提升。

分配剩餘量方面,同採購組內,B類、C類中選產品未分配的採購需求量和中選產品的採購需求量作爲剩餘量,由醫藥機構在 A類中選產品中自主選擇。剩餘量佔相應產品首年採購需求量的比例最低爲0,最高不超過80%。

面臨更充沛的報量及溫和的規則,胰島素玩家勢在必得。

據天風醫藥楊松團隊統計,二代胰島素中,甘李藥業、東陽光藥、天麥生物報量增加,諾和諾德、禮來報量下降;三代胰島素中,甘李藥業、聯邦制藥、通化東寶報量提升。

中選率92%,價格有升有降

最新的胰島素專項接續集採擬中選結果,也體現出監管態度的轉變。

這一次,共有13家企業的53個產品參與集採,49個產品獲得中選資格,中選率92%,中選價格穩中有降,在首輪集採降價基礎上又降低了3.8%。

根據具體擬中選結果,不少企業的產品相比原中選價有所提升。這也徹底打破了市場的固有認知,即集採後價格只會逐年降低。

典型如今日股價應聲漲停的甘李藥業。公司參與胰島素集採續約的6款競標產品,全部中標且價格均有所上漲。

其中,賴脯胰島素漲幅最高,達48.25%,本次擬中選價爲35.55元/支,上一輪集採中選價則爲28.88元/支;即使漲幅最低的門冬30胰島素,擬中選價爲25.9元/支,上一輪中選價爲24.56元/支,漲幅爲5.46%。

相比之下,通化東寶沒有這麼“幸運”。公司6個競標產品全部中標,其中5個產品相比上次集採中標價格均有所下降。

其中,門冬胰島素擬中選價爲23.98元/支,上一輪中選價則爲42.33元/支,降幅達43.35%。另外,通化東寶的門冬30胰島素注射液首次參與集採,以最低價23.98元/支中標,低於東陽光、甘李藥業25.87元/支、25.9元/支的價格。當然,通化東寶也在該採購組中拿到A1類別,這意味着監管會對其採購量有所傾斜。

整體來看,在首次集採中報價激進的企業如甘李藥業、禮來,在此次接續採購中,報價策略以上漲爲主,而此前報價相對保守的企業如通化東寶、聯邦制藥,此次則以積極降價爲主。

另外,在本次接續採購中,國產企業和外資企業的表現也出現了明顯分化。前者報價大多以爭取“A類中選產品價格”爲主,而後者大多以B類、C類中標產品爲主。

顯然,國產企業“以價換量”的意願更爲強烈。

事實上,胰島素集採的政策導向,已經爲行業格局帶來了顯著變化。

國家醫保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集採前,全國公立醫療機構胰島素年用量約2.5億支;集採後,中選胰島素22個月用量達6.5億支,平均年用量約3.5億支。

另外,集採後,三代胰島素與二代胰島素的價差進一步被縮小,提升了三代胰島素可及性。三代胰島素的使用比例從集採前的58%,提升至集採後的70%,向歐洲國家的用藥結構趨近。

而這一次的集採結果,也讓市場看到了監管對於“穩供應、穩價格、控價差”重視。對於部分企業來說,一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