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帆醫藥李錫明:中國醫藥企業已具備向國際市場進軍能力

本報記者 晏國文 曹學平 北京報道

12月13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馭變·圖強——2023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在以“出海謀新”爲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億帆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帆醫藥”,002019.SZ)副總裁李錫明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醫藥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目前,中國醫藥企業已經具備向國際市場進軍的能力,這是毫無疑問的。過去幾年,中國多款創新藥走出國門。今年11月,億帆醫藥1類創新藥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中文商品名:億立舒)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

2023年5月9日,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在中國獲批上市;11月17日,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是境內唯一一款與原研長效與短效G-CSF(粒細胞集落刺激分子)產品均做過頭對頭對比臨牀研究的長效G-CSF產品,公司是國內首家以藥品上市持有人(MAH)身份在美國FDA獲得批准的創新生物藥企業。

李錫明在多家跨國藥企和國內知名藥企工作近30年,具有豐富的全球藥物研發經驗。億帆醫藥旗下億一生物是主要開發大分子新藥的創新型企業,具有近20年的歷史。

針對創新藥出海,李錫明表示,創新藥國際化實踐起來很不容易,需要始終“抱着一種學習的態度”。另外,創新藥出海成本控制非常關鍵。

李錫明介紹,在出海的過程中,中國醫藥企業可能主要會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第一,如何商業化。創新藥企業到海外市場賣藥,能不能快速打開市場。不光是獲得上市批件,還需要考慮產品是否賣得動。這是中國創新藥企業出海面臨的較大的挑戰。第二,產品有沒有獨特的賣點。

“這涉及項目立項時適應證的選擇、有沒有考慮到將來進入國際市場時的競爭格局、產品能不能賣得動……所以,對中國企業來講,開發一些將來準備走出國門的產品的時候,不能僅考慮拿批件的問題,還要想得更遠一點兒,拿到了批件以後誰來賣,市場競爭格局會怎樣。”李錫明說。

據介紹,不同國家和市場的新藥審批機構有較大差異,創新藥申報者需要以不同策略積極應對,有的需要“內容精簡,開門見山”,而有的需要“像削洋蔥一樣”,層層遞進。

同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調整並制定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3年)》(以下簡稱《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

據億帆醫藥公告,公司部分產品納入了《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其中創新藥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原研進口藥丁甘交聯玻璃酸鈉注射液爲首次談判納入。

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作爲長效G-CSF藥物,主要優勢爲工藝創新、療效更優、安全性好、更早給藥節省費用等。目前該產品已在中國、美國獲批上市,歐洲、巴西等多個國家和區域的上市申報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對於1類創新藥上市當年即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李錫明對本報記者介紹:“2023年5月初,億立舒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因爲是在今年上半年獲批的1類創新藥,因此億立舒具備談判納入醫保目錄的資格。其間,億立舒獲得了國家醫療保障局專家的好評。從億立舒當年獲批上市並納入醫保,可以看出國家對1類創新藥尤其是具有突出臨牀優勢的新藥,不僅審批速度加快,而且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在國內,億一生物與正大天晴及其子公司簽訂商業化合作協議。在美國,億帆醫藥相關子公司與美國ACROTECH公司簽訂獨家許可協議,由後者在美國進行商業化。

根據艾昆緯(IQVIA)數據,2022年G-CSF全球市場規模爲60.2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規模爲31億美元,主要是以培非格司亭(Neulasta)爲代表的長效升白藥爲主。

一款創新藥成功上市及出海的背後是一個團隊10多年的長期堅持和積累,以及鉅額資金的長期投入。

億帆醫藥披露,億立舒歷經10多年潛心研發,是億一生物首個獲批上市的大分子1類創新藥,證明了億一生物已具備獨立完成創新生物藥立項、研發、臨牀、註冊申報、生產及商業化的能力,並形成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