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思維 抓緊變化跟上需求

蓋洛威新作疫後大未來》放眼10年後的趨勢變化。(遠流出版提供)

疫情嚴峻之際,與其苦悶於宅在家的生活,不如把眼光跳脫當今變局,由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教授,也是創業家、暢銷作家史考特.蓋洛威,以其敏銳的產業洞察力,並分析美國已1年的疫後經驗所着的《疫後大未來》便指出,危機能帶來轉機,「超前部署」的視野,能在歷史轉折點上找到面對變局的解決之道。

蓋洛威向來以精準經濟產業觀察聞名,曾着有暢銷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世界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遠流出版社總編輯林馨琴便指出,去年底《疫後大未來》問世,雖然普遍聲音認爲當時「防疫模範生」的臺灣不太需要參考美國經驗,但作者對經濟模式改變的觀察向來精準,「此書在臺剛上市便緊急再版,也顯見臺灣讀者對未來的茫然焦慮」。

蓋洛威分析,這場世紀疫情重新改造了商業環境,讓大公司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得利,亞馬遜、Apple、臉書和Google主導了產業的破壞性創新,但「即使在最疲弱的產業,還是有人可以挺過難關」提醒了在這波疫情中需要抓緊變化,跟上需求。

林馨琴指出,作者分析2020年美國營業額前六大產業:醫院、健康與醫療保險藥品及衛生清潔用品新車經銷商壽險年金、公共教育,「連Amazon也推出人壽保險,可看出科技巨頭追求獲利的快速變化」,提醍着最大的機會藏在流行疫情讓變化加速的區域

在這樣的變化中,蓋洛威分析高等教育及人民政府關係也在發生變化,因應疫情一些長春藤名校也開始運用遠距教學,帶來高教的演進,他認爲未來更多人有機會透過遠距以較低的學費獲得名校學習機會。

蓋洛威另以二戰時美國參戰,許多人不爲個人財產而共同奮戰爲對比,認爲今日對抗「疫情」的戰役,卻看到大多數美國人不願犧牲,只期待政府發錢,他認爲唯有喚回新興世代的合作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在人民與政府拉鋸中,找到凝聚力走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