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醫療大趨勢 生技專家:快速創新數位轉型

在美國政府、學術界與工業界「三足鼎立」合作下,卻遇到許多人不願意打疫苗、不相信科學的問題,也凸顯了「多元性與包容性」必須納入公衛和醫藥議題的解方之中。(示意圖/shutterstock)

旅美生技專家周慧泉表示,疫情凸顯任一國家、小我或不合作的心態,疫情就難解決,而遠距工作對生技醫藥產業帶來的挑戰是實驗室與臨牀試驗都必須轉型。

展望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之後,生技製藥業界的未來大趨勢,全心醫藥(AltruBio Inc.)總裁兼執行長周慧泉(Judy Chou)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可以預見「創新技術將以更快速的時間有效動員、解決醫療問題」。

周慧泉說,以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爲例,在美國政府、學術界與工業界「三足鼎立」合作下,以前所未見10個月的時間覈准上市。但在突破性技術與跨界合作之後,卻遇到許多人不願意打疫苗、不相信科學的問題,也凸顯了「多元性與包容性」必須納入公衛和醫藥議題的解方之中。

全心醫藥總部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實驗室在臺灣。全心醫藥主要研究免疫疾病、專攻新型抗體療法藥物開發,前身是2000年創立的臺醫新藥。在歷程坎坷的發展過程和財務赤字中,於2020年換血重新出發,並聘請前拜耳(Bayer)藥廠資深副總裁周慧泉加入領導。

周慧泉畢業於臺大醫學院,取得耶魯大學分子、細胞及發育生物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研究教授。

全心醫藥現階段的研究重點主要專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以及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潰瘍性腸炎等免疫疾病藥物。

去年4月,全心醫藥募集約新臺幣18億元A輪資金,包括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看好投入。本月6日獲BioSpace評爲今年北美最值得關注的30家生技新創公司之一,排名13,「將對生技業產生巨大影響,且有望於未來持續產生影響的佼佼者」。

BioSpace是全美前3大專業生醫媒體平臺,以其獨立的董事會成員對美國生技新創進行年度評選。周慧泉說在消息公佈前,她完全不知情,「既開心又緊張」,步步爲營希望以「有材有料」的成果不負衆望。

因爲疫情,去年創投基金大舉投入生醫產業,卻也產生只專注在COVID的另一種排擠效應。周慧泉表示,對抗疫情至爲關鍵,但癌症等疾病的問題並不會消失,當資源受限之下,靈活運用數位科技,尤其確保與遠端病人進行的臨牀實驗數據可靠可信,已成生技界重要的課題。

全心醫藥實驗室在臺灣,周慧泉認爲,臺灣相對於其他國家在疫情上控制得宜,「實驗室多能正常運作、非常幸運」。

生技醫藥產業的實驗工作多半需要人在現場,但當遠距上班成爲選項、人才僱用不受地域限制時,她對趨勢的觀察是「數位化轉型與多元化思考將帶動下一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