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樓市繼續低位運行,但穩樓市政策效果漸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敏 實習生 劉玉婷 北京報道在各項穩樓市政策的支撐下,房地產市場終於迎來“小陽春”,雖然勢頭並不強烈,但仍有一些積極的信號。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和銷售數據及3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對當下的市場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現。

今年3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爲1.13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08萬億元,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達到或接近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月度高點。

這一情況的達成,既有穩樓市政策的刺激作用,也是“以價換量”的結果。

3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57個城市的新房價格在3月環比下降,二手房價格下降的城市則達到69個,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來以降爲主的態勢。

但整體來看,投資、融資、建設等指標仍未明顯改善。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2024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房地產市場仍處在調整過程中,但穩樓市措施的效果正在持續顯現。且從中長期看,“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具有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條件”。

繼續“以價換量”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2.2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9.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3.4%。新建商品房銷售額2.14萬億元,下降27.6%,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0.7%。

單月看,3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爲1.13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08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3.7%和28.5%。

盛來運表示,今年一季度房地產銷售指標降幅擴大,有去年基數較高的原因。去年由於特殊情況影響,3月份起房地產銷售迎來“小陽春”,3月當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約爲1.38億平方米,爲去年月度最高。

但他同時指出,環比來看,今年3月的銷售規模爲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高點,“絕對量水平並不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比月度數據發現,今年3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爲去年7月以來的最高點,商品房銷售額則僅次於去年12月,爲次高點。

其中,除各項穩樓市政策帶來的信心提升外,這也是大範圍“以價換量”的結果。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70個大中城市房價便轉爲環比下降爲主,且下降的城市數量不斷增加。今年3月,新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57個,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則達到69個,僅福州一城上漲。

其中,一線城市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3%和0.4%,降幅均與上月相同。二手房方面,一、二、三線城市環比分別下降0.7%、0.5%、0.5%,降幅均收窄0.1個百分點。

二手房價格降幅高於新房,是近期房地產市場的常態。在熱點一二線城市,這種差距更爲明顯。

北京某頭部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去年開始,公司旗下項目便廣泛採用降價促銷的策略,但因顧及對老業主的影響,整體下調幅度有限。

相比之下,二手房價格的調整更加隨機,資金套現的需要或購買學區房的需求,都足以讓業主大幅下調掛牌價。“一旦有一個業主大幅降價,就容易把整個小區的價格拉下來。”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政策效果持續顯現

除了銷售端,整體來看,其他數據指標並不樂觀。

今年1-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21萬億元,同比下降9.5%;其中,住宅投資下降10.5%。同期,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都有兩位數的下降,後兩項指標的降幅都超過了20%。

融資端,一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57萬億元,同比下降26.0%,降幅較前兩月有所擴大。

機構普遍指出,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期已超過30個月,深度和廣度均屬空前,且調整仍在繼續。其中,雖然銷售有所回溫,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仍然存在,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在投資端和建設端的表現。

不過,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穩樓市政策,效果在不斷顯現。

去年末以來,中央及監管部門持續釋放穩市場的積極信號,並推出了包括房地產項目融資“白名單”、取消限制性措施、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住房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措施,在供需兩端進行發力。

盛來運表示,支持房地產穩定發展政策措施效果還在持續顯現,並在三個方面帶動了相關數據的改善:“三大工程”拉動房地產投資0.6個百分點;“白名單”政策使企業國內貸款降幅收窄了1.2個百分點;一系列促進樓市消費的政策,使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降幅比1-2月分別收窄了1.1和1.7個百分點。

由於調整週期較長、回暖速度不及預期,在一定程度上,針對房地產的消極情緒仍然存在。對此,4月16日,盛來運重申了其對房地產中長期發展的觀點。

他表示,按照產業成長週期,房地產行業經過二十幾年的高速擴張後,出現調整是正常的。且房地產階段性調整,有利於後續構建新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

同時,中國房地產市場是有支撐的。一方面,202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6.2%,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50%,還有2.97億的農民工沒有完全市民化,這些農民工的購房比例不高。另一方面,我國現有的住房存量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佔絕大多數,改善性需求和剛需都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具有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條件,我們要理性看待房地產這一輪的調整。”盛來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