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潤心“田”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期熱播的央視開年大劇《六姊妹》,憑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成功吸引了廣大觀衆的目光。該劇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爲背景,講述了何常勝一家遷居田家庵後,六個女兒在時代洪流中成長、奮鬥的故事。隨着劇集熱播,劇中人物生活的起點——揚州江都區,與遷徙後的新家園田家庵區之間的歷史淵源,逐漸浮出水面。

田家庵作爲故事的核心發生地,不僅爲劇情注入了濃厚的時代氛圍,更讓觀衆對特殊歷史時期的市井生活產生強烈共鳴。這種地域與人文的深度交融,使《六姊妹》成爲一部既有情感溫度、又有歷史厚度的現象級作品。

2月11日起,“田家庵發佈”微信公衆號陸續推出《<六姊妹>中的老淮南故事》系列,瀏覽量超10萬+,點贊量破1000+。其中《田家庵的由來》《傳奇老北頭》《淮河渡口候船室》等篇章,將劇中情節與現實地標、風俗文化巧妙勾連。讀者紛紛留言分享老照片、老故事,掀起“全民憶舊”熱潮。隨即,揚州網推出《“江都六姊妹”外遷往事》,還原上世紀60年代江都174名工人集體奔赴田家庵的歷史場景,兩地融媒互動正式啓幕。

2月17日,劇中大姐何家麗一句“咱們田家庵這麼大”引爆話題。田家庵區融媒體中心迅速推出《咱們田家庵這麼大,究竟有多大?》《看<六姊妹>打卡田家庵碼頭》等融媒產品,通過圖文、視頻全方位展現城區變遷。其中《<六姊妹>之幸福說》短視頻獲3萬+瀏覽,網友留言:“原來劇中的春燕釀造廠,就是現在的老廠區!”

兩地互動持續升溫:3月8日,田家庵區兩次赴江都,締結友好城區並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月27日,“田家庵發佈”推出《明月何曾是兩鄉——聽江都人講述援建淮南的故事》,今日江都微信公衆號、江都發布抖音號同步轉載,形成“雙城同頻”效應。3月12日,揚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江都頻率記者赴田家庵採訪,挖掘援建者後代的“雙城記憶”,讓歷史友誼照進現實。

《六姊妹》的“餘熱”正轉化爲發展動能:文旅部門推出“跟着劇集遊田家庵”線路,老北頭、龍湖公園等取景地遊客量環比增長200%;商務部門對接江都企業,推動兩地商貿合作。這種“從熒屏到心間”的情感紐帶,不僅深化了文化認同,更成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註腳。未來,兩地將以“影視+文旅+經貿”爲紐帶,書寫更多“江田共鳴”的新篇章。(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