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100元越南茶混充臺灣茶漲10倍 刑事局用這招辨別連破兩案

刑事局偵破兩起以越南茶混充臺灣茶的案件,查扣大批境外茶葉。(林鬱平攝)

刑事局偵破兩起以越南茶混充臺灣茶的案件,查扣大批境外茶葉。(林鬱平攝)

爲維護臺灣茶葉的聲譽及保護國內茶葉市場,高檢署在今年初規劃查緝境外茶混充臺灣茶行動方案,以防堵不肖業者以境外茶混充販售牟利。

刑事局偵七大隊依高檢署所提供的廠商名單購買烏龍茶茶葉,並送請農業部茶改場鑑定,結果確認北市士林區及中山區某家茶行所販售茶葉爲越南茶,遂報請臺北地檢署指揮偵辦。

專案小組發現,該茶行涉嫌將一斤100多元的越南茶與臺灣茶混合,在外包裝標註產地爲「臺灣」,以一斤1200至1500元價格對外販售,再透過實體門市及網路通路銷售予一般消費者,造成不知情之消費者權益受損,警方日前前往該茶行兩家門市及黃姓負責人住家執行搜索,查扣手機、筆記型電腦、帳簿及進出貨資料1批、混境外茶葉10斤、其他品種茶葉42斤等贓證物。

全案詢後,依涉嫌妨害農工商及詐欺等罪嫌移送法辦。

刑事局另查獲陳姓男子分別在北市松山區、九份開立茶行,對外販售的臺灣凍頂烏龍茶混有境外茶葉,官方網站及包裝標示卻宣稱是用南投在地茶葉烘焙製成,還主打是比賽得獎茶,經調查卻是使用低價越南茶葉所烘焙而成,藉此謀取暴利。

專案小組蒐證完備後,同步搜索松山區茶行等3處所,帶回陳男及4位員工到案說明,查扣到越南茶葉2包60斤、混境外茶葉7包19斤、其他品種茶葉176包47斤、進出貨帳冊20本、分裝機、封口機、真空包裝機等贓證物。

警方表示,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已研發「茶葉中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可有效鑑別是否爲境外茶,提醒業者勿以身試法,刑事局將持續追查境外茶混充臺灣茶不法案件,以維護臺灣茶葉的聲譽及市場秩序。民衆購買茶葉可認明有農糧署產地溯源QR Code、產銷履歷或有機標章三者其中之一,避免買到混充低價境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