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含綠量”持續提升發展“含金量”

本報評論員慄玉晨

當今世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爲一個重要趨勢。北京作爲首都,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是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主動加壓,對本市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動能、建設美麗北京具有重要意義,對服務國家引領國際綠色規則制定、提高綠色競爭力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是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10月26日,《關於北京市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的實施意見》發佈,首次明確了北京建立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的涵義、進度表和線路圖。《意見》指出,北京將從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培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綠色文化涵育、綠色合作共建共享等五個方面,通過10年努力建成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相關報道見04版)

綠色經濟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末。環境經濟學家認爲,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生態危機,也不會因爲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的本質是以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爲核心的可持續發展,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能源以及有利於人體健康爲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平衡式經濟。在這種經濟模式下,衆多有益於環境的技術被轉化爲生產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當今世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爲重要趨勢。我國主動順應全球綠色發展大勢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積極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益,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北京作爲首都,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是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主動加壓,對本市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動能、建設美麗北京具有重要意義,對服務國家引領國際綠色規則制定、提高綠色競爭力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無論是從北京綠色經濟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看,還是從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藍圖看,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既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也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也必須實現的發展目標。

作爲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北京必然有着自身獨特的發展模式。這就決定了北京必須立足於全面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首都發展模式的實踐創新,拿出更多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式、新路徑、新模式。減量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實施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正因爲明確了這一點,北京這些年來打造綠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腳步從未停歇。北京綠色技術創新資源豐富,綠色金融資本雄厚,綠色專業服務優勢明顯,有條件、有能力在培育綠色新質生產力方面走在前列。同時我們也看到,北京把握現代綠色經濟“能源動力—物質原料—加工轉換—生產服務—末端治理與氣候適應”全鏈條技術和產業變革本質特徵、演進趨勢的能力不斷增強,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創新驅動、產業支撐,區域協同、開放共享,全面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壯大的思路更加明晰。北京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的基礎紮實、潛力十足。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是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無論是大力發展先進能源產業、積極培育合成生物製造業,還是加快發展替代蛋白產業、引領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無論是優化氣候韌性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還是全面促進綠色金融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新型綠色專業服務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始終是綠色經濟的前進方向,始終是北京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而這,也正是北京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的使命所在、關鍵所在。

發展綠色經濟是艱鉅而複雜的長期過程。北京提出用10年時間協同推進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培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綠色文化涵育、綠色合作共建共享五大工程,實現綠色經濟增加值顯著提升,全面建成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的目標,難度可想而知。但只要我們充分認識以經濟“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現實性,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就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