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龍潭鯝魚驚嚇難產 遊客靠太近、抓起「幫忙」洄游
宜蘭礁溪鄉龍潭村的圓吻鯝魚今年提早2周洄游,3天期間限定涌入了2萬名遊客,有人見鯝魚對抗水流太辛苦,「好心」抓起扔到上游,許多遊客太接近魚兒驚嚇到大腹便便的魚媽媽,造成牠們活動力將低甚至難產。社區計劃在下週第二、三批鯝魚洄游其間進行人數控管,以減輕對生態的干擾。
圓吻鯝魚屬於臺灣北部原生種,每年端午節前後開始洄游產卵,民國79年行政院農委會出版的野生調查手冊列爲「已絕種」,村民大約20年前纔在龍潭湖發現牠們的蹤跡,便開始維護珍貴的魚類,目前已經增加到約20多萬條。
爲了幫助鯝魚洄游,社區整治了河道、設置魚梯,營造最適合牠們生活的環境,而爲了讓民衆都能觀賞到難得的景象並認識稀有的原生魚類,社區在河道邊設置平臺,方便觀察之餘也給鯝魚保留空間。然而今年提早約半個月洄游,第一批大約只有3天,就涌入了近2萬人,對於魚兒造成緊迫。
▲魚兒將沿着階梯向上爬。(圖/記者李依融攝)
現場巡守隊輪班管制,不斷要遊客「不要靠太近、不要摸」,卻仍然有人在小石橋上逗留,只爲更近觀察,也有人攜帶魚飼料,甚至抓起蓄勢待發向上衝的魚兒,「幫忙」牠們洄游。雖然這些行爲都是出於善意,但是若是太近觀察,人類的倒影、手機相機的影子會對小魚造成壓迫緊張,野生魚種也不需人爲餵食,否則會造成水質污染,而幫魚洄游已經嚴重地干擾到牠們的天性。
▲▼在小石橋上逗留會讓魚害怕,重心不穩也容易落水受傷。(圖/記者李依融攝)
▲野生魚兒不需要餵食,不用幫牠們準備食物喔!
鯝魚是靠摩擦腹部產卵,如果緊張甚至會有「難產」的情形,讓大腹便便的魚媽媽飽受壓力。因此若要觀賞,千萬不能觸摸,且不靠太近不逗留,才能讓魚兒順利地繁衍。預計下一梯次是在下週,到時候巡守隊會改以每次100人限制入場,盡力將對生態的干擾減到最低。
▼許多遊客前來觀賞鯝魚,若是太靠近會造成魚兒壓力。(圖/記者李依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