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是臺灣人最幸福資產

這一兩天受到藝人大S在國外因肺炎驟逝的新聞影響,診所總機電話已被詢問施打流感疫苗的來電給「打爆」,甚至有一些急出國的客戶親自到診間,苦苦拜託能否「擠」一支出來應急?相較於年前政府苦口婆心費盡心思鼓勵民衆來接種,情況真是天壤之別。

如果冷靜從臨牀角度來看此次的「突發事件」,大家聚焦的「肺炎是會造成猝死」的疑慮並非完全正確,因此有一些病人問我該怎麼辦?我都以肯定的口吻告訴他們:這種情況在臺灣要發生的機率應該不高!因爲這不只是單純個體免疫力或入侵病菌的毒性問題,還有一項重要因素可能都被忽略了,就是醫療制度的問題。

因爲從新聞報導中得知,大S在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是先從基層的醫療機構開始處置,但因病況惡化,因此再轉診到上級的醫院做處置,而最後一家醫療機構也只有開立口服藥物給她,就讓她回旅館觀察休息,並沒有讓她立即住院治療,最後因病情嚴重,雖然有做一些急救的SOP程序,但爲時已晚,終不敵病況惡化而回天乏術。

筆者雖然無法得知當下的臨牀症狀及施救過程的細節,但如果此種情況出現在臺灣,若病人已發生哮喘氣缺的症狀時,不管是在哪種等級醫院,一定會緊急安排住院,甚至會入住加護病房觀察治療,畢竟一般呼吸道肺炎感染是一種可逆性的疾病,只要度過急性發作期,在適當的照護下,大部分都可以安然痊癒。

不久前,筆者就碰到一位臺灣大企業老闆娘跟我訴苦,說她兒子在某東南亞很先進的國家上班,某天半夜因急性腹痛,以他在臺灣的經驗,就請司機載他到當地知名的大學附設醫學中心掛急診,結果作了一堆檢查後,主治醫告訴他:他是得了盲腸炎,需要開刀處置,但礙於國家醫療分級制度不能在此醫學中心開此種刀,請他自行再找醫院,而因爲他兒子也弄不清楚哪家醫院可以開此刀,就趕快就近找了一家醫院,但很不巧這家醫院也以同樣理由回絕他,最後幾乎痛到快休克了,才被一家醫院收容而緊急手術,但因時間的耽擱,本來簡單的盲腸切除術演變成腹膜炎,前後住院了近一個月纔出院!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臺灣,早就成了頭條版面新聞。

截至一月底,全臺一級醫學中心的總家數廿三家,屬於二線醫療機構的區醫院也有八十二家,而更基層的地區醫院也有三百四十多家,這些尚不包括各獨立的專科診所家數。因此在都會型地區,只要花卅分鐘車程就可以找到一家醫學中心醫院。而臺灣的醫護人員專業度及敬業度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筆者在過年期間走訪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基督教醫院,雖然地處偏鄉,又適逢春節年假,但在急診室值班的醫護人員都是具專科的年輕醫師,其熱忱及敬業態度令人敬佩!

或許有許多臺灣人會羨慕國外的時空環境,甚至遇到假期都以國外旅遊作首選,但不可否認的,「醫療服務」還是臺灣人最幸福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