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授權臺灣代工製造露曙光 陳時中證實:正與國外廠商洽談

衛福部長陳時中。(圖/本報資料照)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疫苗到貨狀況無法掌握,國產疫苗近期則備受質疑,民衆黨立委香伶今在立法院質詢衛福部長、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是否考慮比照韓國模式,以向國際疫苗廠商代爲生產方式,陳時中迴應,目前中研院技術已有進步,正在跟一些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廠商談授權制造代工,若有自己的生產線就能掌握疫苗進度。

臺灣目前疫苗到貨量短缺,國產疫苗預計最快7月底能施打,蔡政府目標8月底國外採購疫苗到貨及國產疫苗達10000萬劑,但近期國產疫苗備受質疑,如果國產疫苗二期試驗不如預期,屆時疫苗數量恐無法達成目標,國人期待早日施打疫苗將落空

賴香伶質今在立法院詢時指出,要控制本土疫情,疫苗施打數量是關鍵,在美國日本等支援下,目前臺灣已有兩百多萬劑疫苗,日本、韓國都採取收購國際疫苗、發展代工生產的雙向並進疫苗策略,日本武田製藥韓國三星都將代工生產莫德納疫苗,我國是否考慮循相同模式與外國廠商合作,代工生產疫苗。

陳時中答覆,去年9月曾和相關廠商洽談國內授權制造,後來因爲一些因素未談成,且當時我國的mRNA技術碰到瓶頸,不過,今年看來,中研院的技術已有進步,正在跟一些廠商洽談授權制造、代工。

賴香伶追問,是否有5、6成把握,陳時中說,目前還沒有,還在討論技術成熟面、技術授權及生產力階段。陳時中強調,如果能談成,屆時能有自己的生產線,就能掌握疫苗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