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花掉1億英鎊?英國人爲什麼養着啥也不幹的英國王室
英國王室,是目前世界上最“值錢”的王室。
英國王室
君主制,指的是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國王或皇帝手裡的制度,在今天的世界,已經很少有君主制國家,而現存的君主制國家中,絕大部分都是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已經化作了歷史灰燼。
泰國前總理英拉跪拜泰國詩琳通公主
在今天共和國滿地走的世界上,還存在着25個君主制國家,比如英國、日本、泰國、沙特阿拉伯等,英國王室無疑是最爲知名的王室。不管是戴安娜王妃的美麗倩影,還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傳奇人生,英國王室的消息總是可以佔據國際媒體的頭版頭條。
戴安娜,威爾士王妃,英國王子查爾斯的第一任妻子,1996年與查爾斯解除婚約,1997年因車禍去世於法國巴黎
和大衆印象中呼風喚雨的君王不同,今天的英國國王一不能管理政府,二不能指揮軍隊,三不能侵犯百姓,無法行使任何政治權力。但英國的國王可不是主動退居二線的,英國人可是經過數百年的鬥爭纔將王權徹底打倒,而這種保留王室卻不讓國王管事的制度便叫做“君主立憲制”。
英國現任國王查爾斯三世
英國對此有一句名言:“屋子再破,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這句話充分表明了作爲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人認爲“私有制”神聖不可侵犯,而國王的財產和名頭也都是繼承自先祖的“私有財產”,也因此而得以維繫。
英國國徽,本身是英國王室的標誌
歷史地看,英國之所以搞君主立憲制,就是爲了把國王從具體的政治事務中抽離出來,讓國王不負責任何事務,既然不做事也就不會犯錯,從而把王室神聖化,變成永遠正確的符號。
只要王室不犯錯,就代表英國不犯錯,一旦出現什麼亂子,百姓只會把怒火撒在政府和首相身上,從而保證統治階級永遠擁有統治地位,簡單說,英國國王就是“人間造神”。
英國皇家衛隊
英國王室是目前世界上最爲古老的王室,雖然成員幾經更換,但是這個名號自1066年存續至今,接近1000年。如今的英國王室有23位成員,這些人普遍很富裕,可以說都是含着金湯勺出生的,英國王室的財產由王室地產、商品銷售、股份收入、政府撥款四大部分組成。平均下來,每一個成員的個人資產都超過2億英鎊,摺合人民幣約18億元。
英國王室全家福
今天的英國王室,說好聽點是“凝聚國民,維繫傳統”,說不好聽的就是“吉祥物”,然而養着這一大羣富貴閒人可一點都不便宜。根據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的公開財務報告顯示,英國王室平均每年的各項支出高達1億英鎊。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6700萬英國人,每個人每年都要額外繳納1.5英鎊供養王室。錢不多,但是侮辱性極大。
王子威廉和女兒
英國王室的花錢名目,就是說十天十夜也說不明白。這裡只能舉些例子,2011年大王子威廉大婚,僅邀請各路嘉賓名流的出場費是1500萬英鎊,整場婚禮花費4277萬英鎊;2018年二王子哈里王大婚,光是婚禮舞會的酒水開支就超過100萬英鎊,婚房裝修高達240萬英鎊,就連宴會的蛋糕都達到了5萬英鎊每塊的地步,整場婚禮下來花了3700萬英鎊。
威廉王子大婚
英國國王有4架豪華專機,10輛豪華專車,每架飛機和每輛豪車一年的維修費用都突破20萬英鎊,而國王基本不坐,錢照樣花着;王室的各種宴會酒席,一年下來平均要花個800萬英鎊,王室成員出訪外國,一趟下來每天都要花個50萬英鎊;英國王室的私人城堡溫莎城堡一年的保養費用多達500萬英鎊,白金漢宮更是突破了2000萬英鎊。
伊麗莎白二世和妹妹瑪格麗特公主
講究排場、錦衣玉食的英國王室,衣食住行無不是頂級的奢華,甚至是有些鋪張浪費的。說個細節,王室成員連喝個水都要一定要喝20英鎊一瓶的高檔礦泉水,折算一下一瓶水180多塊錢。
英國王室特供礦泉水
這一切,基本都由英國政府和百姓買單。在英國,貴族階級有這樣一句名言“工作是一件很恥辱的事”,一年花掉1億英鎊的英國王室,基本也沒幹啥事,吃喝玩樂、養尊處優就是他們的”工作“。
查爾斯和前妻戴安娜
英國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傳統保守主義國家,他們的社會建立在這樣一種邏輯上:王室本來擁有英國的一切土地、財產、權力,現在分給老百姓,換取供養。因而,英國人心甘情願地養着他們,但如果追根溯源,就有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王室憑什麼擁有一切?
格麗特公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妹妹,生性自由不羈、水性楊花,《羅馬假日》的安妮公主便以她爲原型
英國是一個很散裝的國家,事實上由四大政治實體構成,分別是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中國的“省份”不一樣,這四大政治實體有自己的政府、議會、國旗和國歌,就像“諸侯國”,英國政府只是“周天子”。
那麼爲什麼四個國家組成的國家要叫“英國”,事實上,因爲這個“英”就來自英格蘭,英格蘭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主體部分,歷代英國國王的第一身份都是英格蘭國王。
蘇格蘭人最厭惡英格蘭
英國是一個“由國家組成的國家”,四大政治實體本身在歷史上都是獨立的國家,有各自的國王。只不過後來都被英格蘭以聯姻、戰爭等形式征服,而成爲一個國家。
瑪格麗特公主
英格蘭以1536年的《威爾士法案》吞併威爾士,以《1707年合併法令》吞併蘇格蘭,又以《1801年聯合法案》吞併愛爾蘭,後來1921年愛爾蘭獨立後留下北愛爾蘭,構成了今天的英國。
英國構成
聯而不合,這就是英國的現狀,英國人連踢個足球都要分“英格蘭隊”、“蘇格蘭隊”、“威爾士隊”和“北愛爾蘭隊”,一個國家四支球隊,也算個奇觀。
年輕的貝克漢姆
北愛爾蘭的分離問題一直嚴峻,還催生了愛爾蘭共和軍;蘇格蘭更是和英格蘭有血海深仇,直到今天都時不時要求獨立,然而它們也許不承認英國政府的合法性,但一定都承認英國國王的合法性,這也是英國國王存在的理由之一:維持國家的統一,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蘇格蘭獨立公投
歐洲歷史上有四大民族,即凱爾特人、拉丁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大不列顛島最早是凱爾特人的家園。公元43年,羅馬帝國渡海征服大不列顛島南部,凱爾特人紛紛逃往北方和隔壁的愛爾蘭島,而這些被羅馬化的地方也就是後來的英格蘭,與之相對的就是凱爾特人的蘇格蘭。
如今的英國人大多也是金髮碧眼,但其實最早的凱爾特人則是紅髮黑眼,那是因爲今天英國的主體民族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代,他們是日耳曼人。
5世紀羅馬帝國衰亡後,來自德國北部、丹麥和北歐地區的日耳曼蠻族入侵不列顛,和當地民族通婚,形成了英格蘭人。而凱爾特人自然無法與之匹敵,紛紛逃回蘇格蘭。
凱爾特人,歐洲四大民族之一,廣泛分佈於蘇格蘭地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紅頭髮
說起來,英國王室流的可都是純正的德國血,今天的英國王室是溫莎王朝,祖上是德國的漢諾威家族。5世紀以來,失去共主的大不列顛島陷入軍閥混戰,終於在829出現了第一個統一英格蘭的王朝威塞克斯,它也成爲英國王室的源頭。
威塞克斯王朝
中國封建王朝的繼承法講究“嫡長子繼承”,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長子,但是歐洲的王位繼承法向來是“七大姑八大姨”拉親戚,是看族譜的,一個大家族可能在整個歐洲開枝散葉,所以就可能出現一個外國人就任英國國王的情況,因爲按照族譜輪到你了。
征服者威廉
1066年,威克賽斯王朝絕嗣,英格蘭王位空缺,各大貴族摩拳擦掌,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認爲自己也有資格繼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軍入侵英格蘭,建立起英國人最不願意提及的“諾曼底王朝”。由於威廉是個法國人,沒有昂撒血統,便娶了英格蘭貴族女性改變血統,沒成想三代絕嗣,繼承權旁落母系,兜兜轉轉回到了自己人手裡,1154年亨利二世即位,開啓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是英國曆史上最知名的王朝,在這個王朝期間,英格蘭征服了蘇格蘭,與法國打起英法百年戰爭,介入歐陸爭霸。同時,金雀花王朝時期還確立了英國議會制的雛形。英國議會分爲由貴族組成的上議院和平民組成的下議院,彼此之間互相制衡。
國王在英國的政治結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議會、政府之間的潤滑劑,上議院代表貴族和富人利益,下議院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如果沒有國王,下議院的支持率很容易超過上議院,無法保證議會的政治平衡,所以英國的達官貴人們都需要國王撐腰,國王是一大堆英國“地主老財”們推到前臺的代言人而已。
年輕的伊麗莎白二世和丘吉爾
少數派可以憑藉王室權威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使得英國總體維持着一個良性的政治環境,不至於出現一家獨大。在現代君主立憲制國家中,王室可以說一定的制約和監督作用。
和中國不同,英國曆史上沒有什麼農民起義,但卻有大量的貴族起義。1381年,英國曆史上唯一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瓦特泰勒起義也很快宣告失敗,足見英國保守派力量之強大,王室不僅僅是政治軍事的統治者,更是英國人的信仰。
平民沒戲了,只有貴族可以和國王較量,英國本身就是一大堆貴族一起搭夥過日子,議會就是貴族們爲了制衡王權而組建的,歷史地看,王權和議會權力是此消彼長的。1215年,貴族聯合起來逼迫約翰一世簽署《大憲章》,指出國王不得干涉貴族權力,約翰一世也由此得名“無地王”。
《大憲章》簽署地
雖然後世的國王把《大憲章》當作廢紙,但貴族們有法可依,可以以此名正言順地限制國王權力。“國王有權而不能隨意使用”,也就是說理論上國王雖然可以解散議會,但沒有一個國王會輕易行使這個權力。隨着王權越來越衰落,貴族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大。
1689年《權利法案》
進入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其實,英國的貴族和百姓們不是沒有想過廢除國王,如同法國大革命一樣,但1649年克倫威爾建立的英吉利共和國的暴政,讓他們覺得還是有個國王好。克倫威爾本身也是貴族出身,但是他奪取權力後,自封“護國公”,率領英國陸軍的前身議會軍四處劫掠,殺死大量貴族和平民百姓,並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因此,英國陸軍直到現在都未被授予“皇家”稱號。
克倫威爾
1688年,光榮革命爆發。爲什麼叫“光榮革命”呢?因爲克倫威爾的前車之鑑,整場政變沒有發生任何流血事件,1689年《權利法案》簽署,國王自願廢除一切行政權,只保留名頭和爵位,很快又確立了首相內閣制度,國王徹底淪爲吃喝玩樂的富貴閒人。
英國人都覺得,只要王室還在,英國就不會滅亡。1603年,英格蘭都鐸王朝末代國王伊麗莎白一世絕嗣,因而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六世入主英格蘭,英格蘭和蘇格蘭自此合併爲一個國家,雖然今天的蘇格蘭動不動鬧獨立,但也必須要承認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國王”是同一個,這就是歷史法統。
2013年美劇《風中的女王》,講述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故事
由此,英國進入到斯圖亞特王朝,而最著名的君主莫過於維多利亞女王,英國在她的統治下達到鼎盛,史稱“日不落帝國”,而維多利亞從不輕易使用王權,於是導致議會的權力逐步上升。
今天的英國人但凡提到王室,總會想到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而維多利亞更厲害的地方在於,她通過聯姻成爲歐洲王室的“祖母”,她的孫輩裡有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等多國王及貴族。這就要提及歐洲複雜的王室繼承法了,總而言之,歐洲的各國國王們大多沾親帶故,國家不過是這些大家族的私產,這也導致了老百姓覺醒後紛紛走向共和。
喬治五世和尼古拉二世
早前1688年光榮革命的時候詹姆斯二世被驅逐,議會找來了德國血統的喬治一世,他本身是德國人,大半輩子都只會說德語,莫名其妙被英國人請來當國王,自然是不問政事,不理朝政,樂得清閒,也給了英國的資產階級以歷史窗口期徹底扳倒了王權。
溫莎城堡
今天的英國王室是溫莎王朝,它們本來是哥達王朝,但是因爲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英國人的反德情緒達到頂點,而哥達王朝的國王姓氏是一個德國姓名,引發衆怒,1917年一不做二不休,時任國王喬治五世乾脆以王室的私人城堡“溫莎”爲名,自此進入延續至今的溫莎王朝。
1936年,愛德華八世即位,這哥們生性浪漫,不愛江山愛美人,爲了和美國名媛辛普森夫人成婚,甘願放棄王位,於是王位也就掉到了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頭上。他就是著名的“口吃國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表重要宣言,放棄了逃難加拿大的建議,留在了英國,也由此確立了王室在現代英國的合法性,使得英國百姓紛紛擁護王室。
2010年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講述了二戰時期,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努力克服口吃毛病,發表戰時動員的故事
今天的英國王室能苟活這麼久,也多虧了二戰時期的正面形象和伊麗莎白二世的傳奇地位,正因爲王室在世界大戰中鼓舞了英國百姓,從而成了英國的保護神。王室也是英國人大國尊嚴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對於英國人而言,彷彿只要王室還在,光榮的“日不落帝國”就還在,如果連王室都沒了,過去的輝煌也就徹底成爲歷史了,英國真就是三流國家了。
日不落帝國
可問題是,沒有綜合國力的支撐,王室的輝煌都是假象,英國人顯然弄錯了主次,是過去強大的英國讓王室變得神聖,而不是王室讓英國變得強大。
1952年,超長待機的老佛爺伊麗莎白二世即位,她是英國最後一位傳奇君主,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歐洲王室只看血緣不看性別,伊麗莎白二世是喬治六世的長女,從小到大都是被當作儲君培養的,和她那個水性楊花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伊麗莎白軍裝
伊麗莎白端莊大方,從不犯錯;瑪格麗特生性浪漫,四處留情,這一對傳奇姐妹也爲人留下大量津津樂道的段子。瑪格麗特的美麗遠勝姐姐,但她的私生活非常混亂,曾經有7段婚外情,和不少名流貴族偷情,還包括不少王室成員的伴侶。
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
後來的電影《羅馬假日》就是以她作爲原型。
瑪格麗特公主
事實上,英國王室有大量私產,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主,在全球擁有大概25萬公頃的土地,包括倫敦攝政街、聖詹姆士街。皇家財產局每年收入大約爲3.2億英鎊,王室什麼也不用幹就可以獲得25%,大概是7800萬英鎊。並且,英國王室還有兩大特權,一個是不用交稅;一個是每年可以雷打不動從政府撥款中得到1300多萬英鎊的補貼。
1975年,伊麗莎白二世訪問香港
注意這些錢是人家王室的私人財產,英國王室的一切費用理論上是額外由英國政府負責的,但伊麗莎白二世時期,爲了維護王室形象,只要求政府負擔一半。王室成員其實也是有工作的,他們的工作就是好好當吉祥物,如同動物一樣被參觀,但可以領高額薪水,比如威廉王子每年都可以從政府處得到100萬英鎊。
英國王室的作用就是讓英國百姓知道,當一切都有可能動亂,政府可能解散,軍隊可能政變,外國可能入侵,只要王室還在,英國就還有救,這是一種集體無意識。英國比起其他歐美髮達國家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可能就與王室傳統有關,許多歐美大資本都喜歡在英國留一手。
英國王室在英國境內的地產
但是進入80年代,關於王室的存廢問題也成爲英國社會的關注點。民間也大多分爲三類人,第一類是支持保留王室的,以貴族和富人居多,認爲這是英國的優良傳統,;第二類是支持廢除王室的,以工農羣體和窮人居多,認爲王室是寄生蟲,用老百姓的血汗錢維持光鮮亮麗的生活。
英國警察驅逐要求廢除王室的羣衆
但更多的是第三類,以城市中產家庭居多,他們只希望維持現狀,反正王室又沒有直接花自己的錢,他們過得光鮮亮麗,國家也有面子,況且王室過個生日、生個孩子啥的,全英國都放假。2015年,英國著名報刊《衛報》做了一次社會調查,題目是“如果廢除王室,英國會變得更好嗎?”69%的受訪者選擇了“不會”,9%選擇了“不知道”,只有22%的人選擇了“會”。如果在60歲以上的人羣裡調研,支持王室的人高達85%。
目前來看,英國民衆還是普遍支持王室的,英國人將王室視作國家的象徵,有王室在,英國就不會亂,不會分裂,中國有一句老話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這種思想在英國深入人心。隨着老一輩漸漸逝去,新一代的英國年輕人也逐漸感覺到王室這種封建時代的產物,對今天的英國社會沒有什麼很大的發展助力,然而卻要以高額的政府撥款來養着,得不償失。
伊麗莎白二世、菲利普親王和瑪格麗特公主
英國王室的地位也的確尷尬,如果是戰爭時代或特殊時期,他們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團結國民的作用,但是如今天下承平日久,王室的作用更多是國家吉祥物、文化旅遊噱頭,況且他們還隔三岔五鬧出一大堆宮鬥醜聞和桃色新聞,對普通人而言,支持王室沒有任何利益可言。
理論上,英國國王還同時是加拿大國王、澳大利亞國王、新西蘭國王、牙買加國王、巴哈馬國王、格林納達國王、巴布亞新幾內亞國王、所羅門羣島國王、圖瓦盧國王、聖盧西亞國王、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國王、伯利茲國王、安提瓜和巴布達國王、聖基茨和尼維斯國王。起着維繫龐大的英聯邦的作用,雖然只是個吉祥物,但也好歹可以作爲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橋樑,辦起事來就簡單多了。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畫,被以1000萬英鎊的價格拍賣
事實上,英國王室本身就是一個很賺錢的品牌,整體商業價值高達700億英鎊,通過周邊商品、旅遊帶動等形式每年能爲英國帶來25億英鎊收入。
英國王室就是行走的廣告代言人和商標,連女王靈柩上都印着殯葬公司的廣告。
事實上,英國王室不是沒有權力,而是的有權而不敢用,他們的核心利益不是統治,而是存續,中國古代君王肆意使用權力,是因爲有軍隊支持,可以對官僚集團、地主集團、百姓進行無限度地壓榨,但現代的英國王室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用。
國王有一個很神奇的權力,那就是可以解散英聯邦任何一個國家議會和政府,1975年伊麗莎白二世甚至因爲澳大利亞黨爭嚴重而解散了當時的澳大利亞政府。英國首相每週都要向國王彙報事務,但是隻要議會一致同意,也可以把英國王室徹底廢黜,所以就是一個平衡問題。1994年,改革派的工黨領袖布萊爾擔任首相,他對王室向來沒有好臉色,女王也不能拿他如何,只是不邀請他參加婚禮,在王室晚宴上收走他的餐盤。
布萊爾首相
所以說,國王的權力就像一枚核彈,在發射之前永遠有效,在發射之後就再也沒用了。英國王室很有自知之明,王室成員可以揮金如土,但絕對不能“干涉朝政”,英國王室成員們大多隻學一些無關緊要的課程,比如歷史、文學、藝術、禮儀,從來不敢碰真正實用的政治或科學專業。
當然,理論上英國國王依舊是英國的統治者,哪怕是英國實際意義是權力最大的首相也必須由國王任命,纔算是合法的;首相發佈的政令、議會提交的議案、立法機關出臺的法律都需要國王簽字纔算生效,無論如何流程還是要走的。
撒切爾夫人和伊麗莎白二世面見印度客人
理論上,在英國“玷污王室”,比如國王出行時吐痰、辱罵,或者侮辱王室成員畫像,被皇家衛兵抓到,甚至可以不用管你的國籍身份,直接射殺。可是歸根到底,英國國王不過是個“理論上”的國王,國王沒有什麼權力傷害任何平民,他們只有簽字沒有不簽字的權力,英國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說法:“哪怕是處死國王本人的決議,國王也必須簽字”。
英國皇家衛隊常常出現暈倒現象
英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資本主義國家了,王室背後是一大堆利益集團,光是貴族家庭就有2000多個,王室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妥協的產物,光榮革命的時候已經談好了,王室放棄統治權,解除對軍隊的擁有,而政府負責供養王室。況且英國王室也不是騙吃騙喝,他們也對英國經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王室帶動了英國的旅遊業、奢侈品產業、房地產等產業的發展,每年能爲英國帶來超過30億英鎊的收入,同時白金漢宮、溫莎城堡、女王美術館等王室產業也能拉動巨大的消費,75%的利潤都歸英國政府所有,剩下的25%纔給王室。每年創收30億,卻只花1億,這筆賬當然很划算,英國政府可不是樂得養這麼大一羣人。
現在看來英國王室最大的危機莫過於戴安娜王妃事件,她本身也是貴族之女,1981年和當時還是王子的查爾斯結婚,結果查爾斯並不愛她,貌合神離導致戴安娜非常痛苦。由此,她轉移注意力,開始積極公益事業,在1987年捐贈350萬英鎊,並組建了大約100多個慈善組織,足跡遍佈100多個國家,被譽爲“人民的王妃”。1996年,她同查爾斯王子解除婚約,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因爲她巨大的影響力,即使解除婚約,她依舊保有王室頭銜,英國人對她愛得深沉,1997年戴安娜在巴黎因爲車禍去世,當即就有人認爲是王室所爲,把英國王室推到了風口浪尖。不過因爲伊麗莎白二世的有力維穩,終於將此事平息下去,但也使得查爾斯的聲名一落千丈。
以往英國王室還能在國際政治、社會新聞中露臉,可是今天卻幾乎已經完全淪爲茶餘飯後的“娛樂新聞”,再也沒出現過像戴安娜那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王室成員。英國人不過是把自己對傳統的堅持,抽象爲了對君主制的堅持,而丟不掉的大國情結,只剩下一個鬆鬆垮垮的英聯邦。
用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人的潛意識有三種,所謂本我是最原始的慾望,自我是一般情況下的性格特徵,超我是完全符合社會預期的道德標準,而英國王室存在的意義就是彰顯英國的富足美麗與高貴優雅,所以每一個王室成員都如同機器一樣遵循各種繁文縟節。
比如英國王室的女性成員在生完孩子的2小時內,就必須以出現在民衆面前報喜,當年戴安娜分娩後疼得要死、發了高燒,也得腳踩高跟出來亮相,這都是潛規則,必須遵循。
剛剛分娩完的戴安娜就出現在公衆面前
只有“超我”,沒有“自我”,更別提釋放天性的“本我”,但人天然有各種慾望,壓抑越嚴重釋放也就越徹底,王室的各種規矩也造成了王室成員的私生活普遍很糜爛。這些王公貴族沒有一個讓人省心的,已逝的伊麗莎白二世是一個標準的君王,但她的妹妹瑪格麗特搞過7次桃色醜聞,不知道偷情了多少次,還有大量豔照在民間;大兒子查爾斯婚內出軌,搞得戴安娜王妃出走,滿城風雨;二兒子安德魯嗑藥濫交家常便飯;大女兒安妮也是水性楊花,甚至出軌皇家衛隊侍衛。
安德魯王子
大孫子威廉交了20個女朋友,其中不少是女明星;二孫子哈里娶了一個有黑人血統的美國寡婦,還是在裸體派對上認識的,他也不止一次被拍到吸毒濫交,他老婆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退出王室後還公開支持廢除王室,要當掘墓人。
威廉王子和梅根
她老公菲利普親王是有名的美男子,更是個重量級,包養過30多個情婦。這一切都是英國王室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最好例證。英國人普遍比較喜歡王室的女性成員,還必須是本土的那種,看不起外嫁過來的;對男性成員也僅限於婚前的乖乖寶寶形象,一旦結婚了就不太入英國人的法眼了,除非潔身自好,還得娶一個正兒八經的英國貴族妻子,纔算合格。
這種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也讓這些英國太子、王爺們憋屈得很,因爲他們從來無法娶自己真正愛的人,於是很多英國王室的男性成員都會在婚後縱情聲色,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情感豐富、熱愛自由的戴安娜王妃無法忍受刻板冷漠的王室氛圍,就此出逃追求她的愛情;好逸惡勞、驕奢淫逸的梅根王妃無法完成王室要求的種種規矩和任務,也選擇不要王室身份,回到美國定居,在今天,王室權威越來越不值錢了。
中國也曾經是封建傳統久遠的國家,可如今中國人早已經剪掉了腦後和心頭的辮子,英國人依舊抱着王室這個垂垂老矣的封建餘孽沾沾自喜,美其名曰“文化傳統”,實際就是保守主義。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宣言,英國人2000多年後依舊執迷不悟。
如今許多英國人都在誓死捍衛王室權威,稍有不遜就要重拳出擊,這讓人想起19世紀的英國人在中國看見中國人每天對着大清龍旗跪拜,在官員出行時紛紛迴避的不解,只能說時代真的變了,因爲英國已經沒有過去那種自信和從容了,因此就鑽回自己的傳統舒適區裡。
很多人會說王室有自己的私人產業和領地,吃穿用度都是自己的錢,但問題來了,爲什麼這些存在了上千年的王室到了現代社會依舊擁有這些所謂繼承而來的財產呢?過去的帝王將相魚肉百姓,好歹有點作用,比如管理官吏、組織工程、徵兵打仗,可如今的英國王室更多是面子工程,卻依舊需要國民供養,也就不太合適了,隨着歷史發展,遲早會自己退出歷史舞臺的。
東西方的文化傳統不一樣,西方世界的一切社會、法律和政治基礎都建立在私有制之上,王侯將相還真就是有“種”的,因爲他們繼承了自先祖傳下的權力、財富遺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就是說,老百姓窮也沒轍,誰讓你沒那個“命”,這樣的思想實際上是非常陳舊的。主張廢除王室的議員,每年都會提交議案要求王室退還一切地產給英國人民。
其實,對於英國人而言,國王本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一個國王,這就是絕大多數英國人的想法,也不是說隨便找一個人都可以當,至少要滿足三大條件,其一血統高貴,西方人歷來有等級觀念;其二沒有政治野心,不然難保不幹政;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形象氣質俱佳,可以擔起一國之象徵,說白了,國王已經不是“人”,而是“造出來的神”。
畢竟現在的英國王室歷史上就是當年去德國請回來的,英國的主權實際上在議會手裡,一旦國王想“造反”,奪回統治權,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合理合法地舉兵殺入王宮,揪着國王的領子問他:“陛下何故謀反”,然後要麼砍了要麼趕走,大不了再請一尊“佛”就是了。
很多人尊敬英國王室可能都是因爲尊敬前任國王伊麗莎白二世,她的一生的確足夠傳奇。就像2016年的英美合拍電視劇《王冠》裡的一句話“戴上王冠,從此你就不再屬於你自己”,頗與《大話西遊》的金箍有異曲同工之妙,欲戴王冠,先承其重,榮光的背後必然是不爲人知的重擔。
當然了,不同於東方世界的封建皇室大多是歷史潮流的反動者,除了魚肉百姓,沒有什麼積極作用,阻礙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比如腐朽無能的清王朝,腐敗殘暴的沙俄皇室,西方的王室雖然也是封建利益的代言人,但客觀上也曾經推動國家的進步,西班牙王室贊助了新航路開闢,英國王室支持了工業革命,都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工業革命
可不要忘了,即使是工業革命,也是由整個國家的百姓創造的,沒有什麼帝王將相可以以一己之力改變歷史。唯有人民,是歷史真正的主人。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工業革命”展演
至於未來會如何,那就是英國人自己的歷史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