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賺逾200萬 「炒鞋」成爲陸青年致富聖經

▲「炒鞋」近來似乎已變成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炒股不如炒幣,炒幣不如炒鞋」如今已成爲中國大陸年輕人的致富聖經萬物皆可炒,何況是球鞋。據陸媒報導,一雙鞋經過熱炒,能比發售價高10倍的價格賣出,一年甚至能賺到50萬人民幣(約新臺幣229萬元)。

這是一個萬物可炒的時代,從房子股票到原油黃金,從虛擬貨幣生薑大蒜,一切物品都可以擁有期貨屬性,而「炒鞋」近來似乎已變成一筆生意。陸媒中新經緯報導,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與國際潮牌Off-White合作設計一款名爲「Off-White x Air Jordan 1」的聯名鞋款,每雙在中國大陸市場售價爲1499元人民幣(約新臺幣6800元,臺灣定價爲6300元),不過在官方發售後沒多久即被炒到1.2萬元人民幣(約新臺幣5.4萬元);至於紅白配色的Air Jordan 1在短短2年價格更一路飆漲至7萬元人民幣(約新臺幣32萬元)。

Nike及Adidas這些體育巨頭,近幾年通過聯名加限量飢餓行銷,成功活躍了球鞋市場,並且將球鞋市場從專業引領向了潮流

炒鞋人把鞋炒出了「天價」,他們讓鞋子不再僅是拿來穿的鞋,而是擺在家中的「收藏」。一名二手潮鞋店告訴中新經緯,「一般鞋子的拿貨成本在1000元(人民幣)左右,但二級市場可把價格翻炒10倍以上。」炒鞋割韭菜邏輯就是,先割一輪囤鞋炒鞋的散戶,再割一輪老老實實自己買自己穿卻無緣搖號中籤的消費者

鞋可以被炒,主要是由於商家的「飢餓行銷」所致。舉例來說,去年大陸體育品牌安踏與勇士球星湯普森(Klay Thompson)推出以湯普森愛狗Rocco爲主題的聯名鞋款KT 3-Rocco,總髮售量僅有350雙,即便僅是二線球鞋品牌仍引起巨大的轟動。

據統計,限量款球鞋的發售數量排號數量比例約維持在1:6的狀態,這意味着,排隊的6個人,僅有一人能幸運地買到心儀的鞋子。炒鞋玩家認爲,要想杜絕炒鞋現像只有品牌方提高出貨量,不過目前看來,品牌方或許是默許了這一現象的存在。

「50%的利潤就會讓資本鋌而走險,100%的利潤就能讓資本踐踏一切法律。」新浪科技指出,面對如今限量球鞋動輒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利潤率,炒鞋這行自然也就應運而生。同時,炒鞋的風險又較股市及虛擬貨幣小得多,只要你有錢,盤子開得足夠大,基本上就能穩賺不賠。

在這場炒鞋遊戲中,大部分的人看起來都是贏家,包括推出限量球鞋的運動品牌、代言球鞋的明星、炒鞋者與搶買球鞋的莊家及鑑明真假的鑑定交易平臺等,而唯一的輸家即那些真正的消費者。對此,新浪財經指出,「歸根到底,不論是聯名款還是限量款,只不過是走路雙腳夥伴。瘋狂的球鞋市場背後,是靠部分消費者支撐起的一堆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