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才能研發疫苗!臺美聯合開發中 最快年底供第一線施打

▲臺大公學院今(27)日邀請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副董事長陳燦堅說明,疫苗開發「一定要國際合作」。(圖/翻攝自臺大公衛學院抗COVID-19說明會直播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苗研發受到國人關注,不過臺大公衛學院今(27)日邀請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副董事長陳燦堅說明「疫苗要研究,必須要有疫情爆發」,而臺灣目前守得很好,便難以證明疫苗有沒有效,因此「一定要國際合作」,目前臺灣正與美國NIH聯合開發中,預計最快在年底產出,可讓第一線人員施打。

臺大公衛學院今召開抗新冠肺炎說明會,談到關於疫苗研發狀況,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疫苗的開發絕對不如外界想像容易,不是隻要分成兩組對照而已,當病毒大流行過後,人們產生抗體,施打疫苗還會有用嗎?如何證明疫苗有用、能產生保護力?臺灣苦在於沒有足夠案例

陳秀熙說,很高興聽到臺灣與美國NIH(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的消息,他表示美國NIH、英國牛津大學德國等,一直都站在國際觀點,當流行病產生時,率先成爲疫苗徵召的重要國家,以世界趨勢的「調整試臨牀試驗」爲主,透過國際合作,疫苗最後不一定在哪個國家產生。這也是爲什麼牛津大學要擴大招募試驗對象,包括非洲南美洲東南亞等,都是涉獵對象。

陳秀熙強調,「所以臺灣絕對不能獨立於國際之外,每一次有機會,就要趕快參加國際上任何一個疫苗試驗,這樣未來在最後階段,臺灣得到疫苗的機會,纔會比其他東南亞國家來得快。」他形容,這不只是提前部署,而是精準防疫部署,是我們下階段所追求的目標

「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燦堅今受邀出席說明會表示,疫苗要產生,除了需要着手生產,也要相關法規單位的鬆綁,目前正與美國NIH聯合開發中,動物實驗部分進行相當順利,至於臨牀實驗牽涉到美國法規單位的規定,正在如火如荼溝通中,期望年底能有一批疫苗產生,讓我國前線醫護人員港口海關等率先施打,透過精準挑選對象做保護措施

他也提到,「疫苗要研究,必須要有疫情爆發」,由於臺灣疫情守得好,很難證明疫苗有沒有效,所以疫苗研究一定要「國際合作」,就像當時腸病毒疫苗跑去越南進行,就是因爲當地有相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