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心理 問卷調查發現女性、長者較容易焦慮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會輔導委員會諮詢委員、現任職於新生醫專幼兒保育科助理教授江昱明,針對516份問卷進行分析報告。(陳夢茹攝)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爲了解疫情對民衆的心理衝擊,先前發下516多份調查問卷,15日召開記者會分析說明。(陳夢茹攝)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致力於心理輔導,爲了解疫情對民衆的心理衝擊,先前對桃園市民發下500多份問卷,針對疫情、疫苗等議題提問,並請到專業教授協助分析,得出女性、61歲以上長者這段期間的焦慮分數高,不過也代表對政策配合度較高,更藉由該份問卷呼籲民衆重視心理健康,若內心有焦慮不適可對外尋求幫助。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會輔導委員會諮詢委員、現任職於新生醫專幼兒保育科助理教授江昱明表示,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會在10、11月用Google表單的形式,對18歲以上的桃園市民廣發問卷,有219名男性、257名女性參與填寫,雖然516份問卷樣本數不多,但仍可看見一些趨勢。

江昱明表示,問卷題目總計有10題,題目聚焦在受疫情影響、疫苗接種狀況等相關心理、情緒及行爲反應,採5點量表計分,1分爲非常不符合、2分微小部分符合,符合程度越高則分數越高,5分即代表非常符合。

江舉例,題目「疫情讓我感到焦慮不安和壓力」總平均分數爲2.71分,這題較有趣的地方在於,61歲以上的長者分數達3.02分,是所有族羣裡最感到焦慮不安;題目「因疫情關係減少出門次數」總平均爲3.67分,男性3.49分、女性3.80分、長者4.02分,代表女性及長者最憂心、也顯現出這2族羣配合度最高,另外也針對家中有長者同住、家中有18歲以下子女同住進行調查,分別爲3.77分及3.56分。

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也到現場聆聽分析結果,他說,過去很多民衆都只在乎身體上的健康,卻不曉得「心理悶悶的」也有可能變成疾病,無論是憤怒、無力、無助或緊張,這些情緒也都會牽動身體健康,呼籲民衆若有心理上的不適,可撥打張老師專線,或善用桃園市醫療資源到衛生所官網申請一對一心理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