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恐慌隨疫情升溫 臨牀心理師提出6點調適身心

本土疫情升溫,人心惶惶,不少民衆出現焦慮與恐慌,花蓮門諾壽豐分院臨牀心理師陳癸建議,學習將「專注」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做好自我防護方能降低焦慮。(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本土疫情升溫,人心惶惶,不少民衆因無薪假、失業潮接踵而至,面對心理及經濟上的龐大壓力,出現焦慮與恐慌,花蓮門諾壽豐分院臨牀心理師陳癸方建議,學習將「專注」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做好自我防護方能降低焦慮。

陳癸方說,先前有名38歲從事金融櫃檯服務的李姓女子感覺喉嚨卡卡、癢癢,懷疑自己是否已受病毒感染,由於家中有老有小,擔心一旦患病家人該怎麼辦,內心恐懼與焦慮隨之而來,每天徹夜難眠,經多番考量,帶着忐忑的心前往醫院篩檢,所幸結果陰性心中大石也隨之放下。

全臺進入三級警戒後,許多店家暫停營業甚至關門倒閉,私人公司無薪假、失業潮接踵而至,加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非必要移動、減少外出政策,民衆在家辦公機會增加,看着電視上每天播報疫情的新聞,加上網路訊息社羣不斷流傳,隨着確診及死亡數的增加,焦慮與不安也與日俱增,身心與經濟皆面臨極大的壓力。

陳癸方說,專家指出,既然無法完全阻斷病毒傳播,可嘗試學習專注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提升防護力杜絕病毒侵襲,他也提出6點建議,供民衆做好自我身心的調適:

1、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少出 門、保持社交距離

2、以看官方發佈的訊息爲主,甚至一天只看一次疫情相關重要訊息,避免心情起伏大,增加焦慮感。

3、維持生活作息,保持原有的生活規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4、找一些在家可以做的活動,學習讓自己放鬆,例如閱讀、聽音樂 、追劇以及簡易的居家運動瑜珈;讓自己的身心靈保持平靜。

5、接納情緒,疫情期間感受到焦慮、害怕、憤怒、難過、恐慌等都是很正常且自然的,告訴自己要接納這些情緒的產生,然後透過3-5分鐘的深吸慢吐,緩和情緒,讓自己平靜。如果願意,也可試着告訴信任親友,分享心裡的情緒。

6、居家防疫並不是與世隔絕,可以透過社羣軟體傳達關心情感上 的交流,讓彼此知道還是有人在關心。

身心科醫師鍾德指出,有些民衆已出現失眠、恐慌、對生活感到泄氣、失望,甚至害怕面對人羣現象,如未能儘早就醫,恐會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疾病,呼籲民衆多關心親友,給予正向鼓勵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