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在高峰期 專家預估6月中旬纔可能下降

目前疫情還在高峰期專家預估6月中旬纔可能下降。圖爲國軍消毒,盼阻斷可能的社區感染。(資料林和生攝)

國內COVID-19疫情連續10天單日本土病例百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校正迴歸後,疫情還在高峰期,研議延長三級警戒。專家預估,這波疫情6月中才可能下降。

大公學院教授陳秀熙分析,這波本土疫情約在15日達最高峰,最高陽性率爲10至13%。據指揮中心資料,臺北市最新快篩陽性率降至5.9%,新北快篩陽性率維持4%,數據逐漸下降,第一波大流行羣聚開始趨緩,但國內可能要等到6月中旬後,纔可能漸漸迴歸正常生活。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也評估全臺進入疫情警戒第三級,這2周是關鍵期,每天新增確診數若維持數百例,還算是控制中,若全民都遵守防疫規定,照理說3周後疫情可望下降。

「現在不可能回到過去零確診,但也沒什麼可怕,全世界各地都是這樣。」施信如提到,現階段看起來仍在控制範圍,但若每天確診數暴增至千例以上,可能不久後破萬,屆時就真的難以控制,只能苦等疫苗接種。

陳秀熙強調,英國變異傳播不容小覷,醫院工作人員確診或長照機構者染疫頻傳,戴口罩社交距離、不外出等非藥物介入公共衛生手段(NPI)措施,不能只求60分及格,沒做到85分,6月前恐再現第二波大流行。全國升三級首個週末,各景點人潮消失,但在陳秀熙心中,只達到75分標準。

陳秀熙提醒,部分民衆不願配合口罩政策,餐飲店多數取消外帶,但部分店家外帶候餐區民衆無保持社交距離,恐成防疫破口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也表示,此波疫情最大問題在於老年人重症比率高,包含醫院住院與長照機構的住民長者,未來還有多少未爆彈,可能左右疫情走向,甚至老年人重症多,可能癱瘓醫療體系。

周百謙說明,高齡病況變化快,去年就有研究顯示,高齡者與吸菸者體內武漢肺炎受體(ACE-2)較高,且病況變化快,若出現呼吸喘等症狀年輕人尚可忍耐,但共病較多的老年人,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等病變。他也建議,針對醫療與長照機構人員,應提高採檢頻率,不應單次採檢陰性就放心。

施信如最後重申疫苗的重要性,她強調,武漢肺炎疫苗採購不能比照過去採購流感疫苗模式,等待疫苗廠商來申請議價,必須更積極佈局,否則以目前「得疫苗就得天下」的情況,被動可能難以購得疫苗。(編輯謝雅竹)1100524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