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0」助攻 零售餐飲最壞時間已過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佈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統計,批發業營業額年減6.8%,零售業年減5.8%,餐飲業年減8.7%,統計處表示,5月餐飲業跌幅已較前幾月二位數跌幅大幅收斂,6月可望持續收斂,零售餐飲業最壞時間已經過去。

統計處副處長王淑娟說,5月開始國內疫情趨緩,國內經濟恢復正常水準,加上6月國內逐步解封,7月開始經濟部有三倍券振興經濟,交通部推出安心旅遊補助,有助刺激民衆消費整體下半年零售、旅遊內需將優於上半年好,民衆壓抑已久消費力道已逐步浮現。

王淑娟指出,歷年5月餐飲業雖有母親節基期,但今年5月開始國內疫情趨緩,確診病例「+0」天數持續增加,民衆開始外出消費,5月餐飲業營業額爲619億元,較4月大幅彈升,出現月增29%,創下有史以來最大單月增幅,未來可望逐步走出肺炎谷底的陰霾

零售業方面,王淑娟說,隨國內疫情趨緩,消費人潮逐漸迴流,天氣轉熱讓冷氣銷售增溫,加上油價回彈,汽柴油銷量攀升,5月零售業營業額3,008億元,較4月增加8.3%,惟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減少5.8%,主因國際觀光客仍大減,消費力道尚未完全恢復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5月超市、便利商店、量販店、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分別年增8.5%、7.3%、14.2%及22.2%,營業額皆創歷年同月新高,這些行業因疫情逆勢成長。

展望6月,統計處認爲,批發業隨全球疫情趨緩,主要國家逐步解封重啓經濟,可望刺激終端消費需求回升,不過國際油價及原物料價格仍疲弱,恐抑制批發業成長動能。零售業及餐飲業隨國內疫情趨於穩定,6月7日大解封,外出購物、用餐人潮大幅增加,加上適逢端午節連假、畢業季,網購、外送服務政府紓困振興措施挹注,預估營業額年增率將逐步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