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鐵穹「掛一漏萬」 攔截率不算高
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具有多次的實戰防禦記錄,不過成效也受到懷疑。(圖/美國陸軍)
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是專門對付來襲飛彈、榴彈、火箭彈的小型防空飛彈,從2011年開始部署,並且在2012年和2014年加薩地區衝突期間,取得了國際聲譽,據說鐵穹成功的攔下來襲的各種火箭,保障了以色列人的安全,然而,這是真材實料還是宣傳出來的效果?現在有許多爭議。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鐵穹系統是以色列國營拉菲爾先進防衛系統公司(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花費數十億美元來開發,其中美國也投資了
了13億美元,最終在2008年完成。每個鐵穹系統包括一組雷達、控制電腦和飛彈發射器,每一套飛彈發射器16枚坦米爾攔截飛彈(Tamir interceptor missile)。當追蹤雷達探測到來襲火箭時。分析電腦會估計影響地點,要是落點在需要保護的地區,坦米爾飛彈就會擊落它們。
據以色列官方的說法,2012年的加薩防禦行動中,5個鐵穹陣地成功擊落421枚具威脅的火箭彈,攔截成功率達到85%,他們得意的說,「這將成爲作戰規則的改變者。」
到了2014年,9個鐵穹陣地服役,並聲稱擊落來襲的735枚火箭和迫擊砲,攔截成功率提升到92%,效果超羣。
但是,攔截飛彈是相當困難的,如果高的懷疑效果自然也被懷疑「灌水」,首先,證明鐵穹成功擊落火箭彈的影片,往往缺乏足夠的細節,來確認彈頭是否被摧毀。因此批評者質疑以色列的說法。一名美國分析師認爲,有效攔截率可能僅是30%至40%,而另一個以色列評論家更判定鐵穹攔截率不足10%。
面對質疑聲浪,鐵穹的支持者指出,財產損失率有明顯下降。以色列在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時,還沒有類似的攔截器,當年平均每一枚敵方火箭打到以色列,就有受到6.7次保險索賠。有了鐵穹以後的2012年,比率下降至2.9次,2014年更下降至1.2次,支持者認爲這已證明鐵穹的效果。
但是懷疑者認爲, 2008到2009年的衝突期間,即使沒有鐵穹,當時的火箭彈索賠次數只有2.4,而2011年鐵穹剛服役時,火箭彈索賠次數還略了一些,換言之,索賠次數與鐵穹部署,沒有必然直接的關係,很多時候純粹是敵方沒有打中而已。
分析指出,鐵穹系統的效果時好時差,當表現好的時,它攔截具威脅火箭的成功率有到59%至75%,避免4200萬至8600萬美元的財產損失,而且有效防止3~6人死亡,以及120到250人受傷。
但是在表現不好時,鐵穹的攔截率不到32%,最多保護2人免於死亡,110人受傷。
之所以差距如此大,與敵方打出的是什麼武器有關,如果是質量較輕,速度較慢的土製火箭,效果可以不錯,但如果質量較重,速度較快的種類,攔截成功率會立即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