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緯鋰能負重擴產的定力與想象 劉金成能否長坡厚雪?

在細分工業領域,如果一家企業做到全球前三可以稱之爲隱形冠軍,位於惠州仲愷的億緯鋰能,顯然已經是大灣區的隱形冠軍。

仲愷高新區是以廖仲愷命名的開發新區,在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頗具實力,億緯鋰能與同區的TCL步行僅10分鐘。雖歸轄惠州,卻毗鄰深圳龍崗區。與其在電池領域的對手比亞迪龍崗總部僅50公里之遙,甚至市區公交轉兩次可達,友商交流甚爲方便。

“做不可能的事,做成不可能的事。”6月18日,在億緯鋰能23週年慶典上,頭髮花白的劉金成壓軸出場,喊出了這句豪言壯語。

這與其過去低調的工程師形象形成反差,喊口號從來不是工程師的偏好。

紮根鋰電池近40年,劉金成還是喜歡員工稱其爲“劉工”,而不是“劉總”。一名億緯鋰能老員工笑稱,這體現了億緯鋰能的工程師文化。

劉工對技術的尊重,可以從現場細節中窺知一二。在當天的週年慶上,劉金成將舞臺的大部分時間留給了院士、教授和他年輕的研發同事們。場上座位安排也耐人尋味,大會最中央坐着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代表着劉金成對科學家最大的尊重。

在他的影響下,億緯鋰能將近20%的員工是研發人員,慶典當天,多個研究院的工程師悉數登臺,闡述億緯的產品如何成爲生活中的“幕後英雄”。

從創業初期到鋰亞硫酰氯電池,到電子煙和SPC電池電容器,再到2015年起佈局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劉金成一步步摸索,從一家惠州的小廠成爲一家千億市值的全球化公司,形成了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大板塊並駕齊驅的產業格局。

近兩年,國內動力電池供給過剩,已到耳順之年的劉金成決定“卷”去海外,建立匈牙利和馬來西亞工廠。

作爲公司的金牌銷售,他還想着爲電池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寧迪”在前,加冕之路漫長

7月5日晚間,億緯鋰能決定再度加碼馬來西亞工廠,擬投資不超過32.77億元,建設儲能電池和消費電池產線,支撐公司海外業務增量。

除馬來西亞外,億緯鋰能還在匈牙利投建海外生產基地。2023年6月,公司公告擬選址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設45萬平方米乘用車大圓柱電池生產基地,投資額不超過13.07億歐元,建設期爲4年。

除直接投建海外產能外,億緯鋰能還通過收取授權許可費的模式與Daimler Truck、PACCAR、Electrified Power三家國際知名公司達成重要合作,擬合資在美國當地建設動力電池產能,服務於北美的重卡市場。

億緯鋰能積極擴產的背後,既是完善公司的全球化產業佈局,也暗含着抓住時機突圍的野心。

寧德時代、比亞迪市值均在8000億元級別,億緯鋰能在800億元,不是一個數量級。

在今年的一場公開論壇上,劉金成發出感慨,“我們這個行業是你想卷,但你沒資格,卷不動。前面有兩個老大,誰卷得動比亞迪,卷得動寧德時代?”

號稱卷不過兩位大佬的劉金成,實際上早已“悶聲幹大事”。

再生能源與科技研究顧問公司InfoLink消息,今年第一季度,億緯鋰能儲能全球出貨量已經超過比亞迪、海辰儲能等諸多對手,位列第二名。

根據鑫欏儲能資訊,4月億緯鋰能儲能電芯出貨量達到3GWh,是比亞迪的兩倍,市佔率達到16.2%。

對於出貨量大增,InfoLink解釋爲大客戶大額訂單出貨。有資深儲能研究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今年,億緯鋰能儲能出貨增量集中在華爲和海外市場。”

相比起動力電池競爭格局已經穩固,儲能市場纔剛剛爆發,行業馬太效應還並不太明顯,這也給了億緯等二線電池廠商突圍的機會。

劉金成早已雄心勃勃。早在今年3月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劉金成便表示,在儲能電池方面,努力在今年和明年把交付量排名進一步提升,且今年開始要逐步提高Pack和系統的交付比例。

2023年報顯示,儲能業務已經成爲億緯鋰能增速最快的業務,毛利率也要高於動力電池。

目前億緯鋰能對今年出貨量規劃目標在50GWh以上,從整個市場的數據來看, 海外儲能的需求大概佔整體的六七成。劉金成判斷,電池廠在2023年已經出現分化,2024年將會是重要的分水嶺。

去年,儲能電芯均價下降超過35%,最新報價已經來到歷史最低點,跌破0.4元/Wh。

前述儲能研究人士也提醒記者,一時的出貨量排名意義不大,今年儲能市場變數還很多,全年排名或許會有反轉。

當下,劉金成面臨的還有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降的情況。4月25日公司發佈的最新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億緯鋰能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的出貨量同比分別實現113.11%、5.98%的增長,但其第一季度的營收、歸母淨利潤指標卻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4年,正值劉金成60歲,已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他並沒有停下腳步。

6月18日晚宴間隙,他匆匆離席,耳順之年的劉工已奔赴香港乘坐凌晨飛往國外的飛機,約見“重要的客人”,“金牌銷售”正爲公司的下一個23週年而努力。

激流勇退瞄準鋰亞電池

進入21世紀,手機電池開始進入鋰電池時代,比亞迪的王傳福、ATL的曾毓羣、億緯鋰能的劉金成均因鋰電池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藉助在德賽電池的經驗,晉達電子的手機電池業務“順風順水”,爲“小靈通”生產了2000多萬塊電池。

劉金成卻激流勇退,他開始將目光瞄準鋰亞電池研發。鋰亞電池的全稱爲“鋰亞硫酰氯電池”,該電池年自放電電流小於1%,儲存壽命達10年以上,廣泛應用於水錶、電錶。當時正值國內電錶普及期,全國電網改造,對該電池需求量很大,且國內廠商沒有能夠生產的企業,完全依賴進口,劉金成看到了市場空白。

在劉金成看來,“鋰亞硫酰氯電池就是電池百花園中的雪蓮花,高貴,但難度大”。經過2年時間研發,2005年,億緯電源的鋰亞電池開始出貨。

命運的齒輪滾滾向前,同期的曾毓羣參與創辦的ATL在2005年繼續進入蘋果供應鏈系統,比亞迪的王傳福收購西安秦川汽車,開啓造車事業。

2008年,億緯鋰能生產的鋰亞電池佔有國內市場39%的份額,銷量位居國內第一,在世界範圍內位居第五。次年,億緯鋰能已成爲中國最大、世界第五的鋰原電池供應商,成爲首批登陸創業板的科技公司。2022年,鋰亞電池入選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截至目前,億緯鋰能已出貨超35億隻鋰原電池。

把電池放在多個籃子裡

在億緯鋰能上市那一年,恰逢國家推動“十城千輛”工程,意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示範運行。彼時的億緯還專注於消費電池,錯過了早期發展紅利。

直到2014年,劉金成購買了一輛特斯拉,顛覆了他對電動車不靠譜的想法,也正是從那時起,他萌生了入局動力電池的想法。

一名億緯鋰能研發元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回顧公司過去發展歷程,最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當時內部論證了很久,“要不要做動力電池,最後決定做纔有了億緯鋰能的今天”。

躬身入局之後的五年多裡,億緯鋰能開啓了動力電池矇眼狂奔模式。初期,劉金成選擇擅長的18650磷酸鐵鋰圓柱電池作爲切入點。

特斯拉Model S最初的電池組,便是由7000餘個18650電芯組成,馬斯克本人也是圓柱電池的堅決擁護者。不過,近期卻有消息傳出,如果特斯拉無法以更低成本生產更大的電池,該公司將放棄4680電池的生產,轉而依賴第三方供應商。

劉金成入局圓柱電池考慮到了失敗的可能性,即便賣不出去,也可以考慮轉向其他市場,原先松下向特斯拉供應的18650電池,最初便用於筆記本電腦。

2016年,億緯鋰能開始涉足方形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2018年與韓國SK合作共同投入軟包三元體系電池。至此,億緯鋰能成爲國內少數在圓柱、方形、軟包體系上均有佈局的動力電池企業。

2021年伊始,億緯鋰能多年投入動力電池終見成效,業績迎來兌現期,連續兩年同比增長率超過100%,營收從2020年的81.62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487.84億元。

億緯鋰能成立23年,劉金成抓住了電錶、兩輪電動車、電子煙等諸多風口,在消費電池的成功更加讓他篤定應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他幾乎將其運用到極致。

這也是億緯鋰能與友商最大不同之處。

同時期的曾毓羣奉行“賭性堅強”,豪賭續航長、成本高、穩定性較弱的三元鋰電池,最終大獲全勝。比亞迪則截然相反,靠着成本更低、續航更短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成功彎道超車,成爲全球首屈一指的新能源車企。

而億緯鋰能是多頭下注。“我們在關心連接的問題,人與人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尤其是人與車的連接。”6月18日,劉金成在慶典上談道,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的產品哲學。

多種技術路線並駕齊驅並不見得一定是平庸收場,作爲一家二線廠商,能夠有效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即使未來某一技術路線成爲絕對主流,企業也將迅速捕捉到“風口”。

時至今日,動力電池以方形、軟包電池爲主的格局已基本確定,但劉金成卻依舊看好大圓柱電池,認爲其是未來動力電池的主要方向。

在週年慶上,億緯鋰能便發佈了大圓柱電池Omnicell,電池系統研究院院長江吉兵稱,該電池具備6C快充能力,可實現電動汽車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

業界人士指出,通過差異化賽道競爭,圓柱電池有望擺脫主流電池類型的正面競爭,這或許也是劉金成寄希望於突圍動力電池“兩強”格局的利器。

固態電池普遍被認爲是下一代電池技術,億緯鋰能選取採用硫化物和鹵化物複合電解質體系,同樣與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等國內電池廠商有別。

劉金成稱,億緯鋰能目前計劃將固態電池應用在一些特定的細分市場領域,但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仍然面臨較大挑戰。

在量產時間表上,億緯則與國內多數電池廠相差無幾。

在慶典上,億緯鋰能中央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瑞瑞稱,第一步,將在2026年實現生產工藝突破,主要針對混合動力領域,第二步,在2028年推出能量密度400Wh/kg的高比能全固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