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作祟 12歲少女揉出熊貓眼

臺灣每10個兒童,就有1人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過敏體質者,包括氣管不好、鼻子過敏、眼睛會癢的對象身上,父母也會遺傳給孩子,最晚會在青春期就會出現。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竈會出現在臉部、身體四肢,嚴重者甚至全身都會有,尤其是較敏感的臉皮、四肢彎曲處等,都會出現脫屑的痕跡,在春天轉夏天、夏天轉秋天的時機最常見。

1名12歲的小女孩,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也知道如何保養。今年3月春季開始,女孩的皮膚又在發癢,眼皮上出現了厚厚的屑,雖然女孩平時都不主動抓癢,但夜間入睡後,仍然會不經意地揉眼睛,導致眼皮變得又黑又腫,被家長帶去門診治療。

趙昭明表示,要讓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停止抓癢是非常難的事,即便套上手套,入睡後也會自己拉掉,必須要靠用藥治療,除了服用口服藥,還需要擦藥,才能改善皮膚癢的問題。他也提醒患者,應穿着透氣、排汗的棉質衣物,避免尼龍、麻等材質。飲食方面,則要避免海鮮、重口味等刺激食物,也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