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超預期信號出現……

新年新氣象,春節前後A股連續拉昇,市場情緒逐漸告別了去年底以來的非理性恐慌。

投資機會正肉眼可見的增多。

當下市場的交易主線,集中在AI主題,硬件方面數據中心、通信設備、光模塊等全線爆發,軟件方面短視頻、影視廣告、遊戲等滿屏漲停。

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了。

Open AI在春節假期時發佈的大模型Sora,能夠將用戶輸入的自然語言生成60秒的視頻,效果逼真流暢,超乎想象。

可以稱得上是去年人工智能革命拉開序幕後,最震撼人心的升級。

從文字聊天、文生圖,到文生視頻,一方面是數據和算力硬件需求的大爆發,另一方面是對視頻內容製作指數級的降本增效,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怎麼強調都不爲過。

因此市場情緒被拉爆,各路資金蜂擁而入,在短期內應該還能炒一波。

君臨認爲,不管這波AI炒作有多少虛火,對於逆轉1月份市場的恐慌情緒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當然,在炒作與恐慌的兩極之外,一些基本面數據的改善,更值得我們關注,它們將是下一個階段A股反轉向上的底氣之所在。

首先是幾個微觀層面的行業數據。

一個是春節檔電影消費破紀錄——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截至2月17日,2024年春節檔(2月10日-2月17日)總票房80.33億元,總人次1.64億人,總場次394.14萬場,超越2021年春節檔,刷新了中國影史春節檔總票房、總觀影人次、總場次三項紀錄。

雖然這裡麪包含了一些水分,比如2024年春節檔有8天,比常規春節檔多1天,並且將情人節也疊加了進來。

但由於這屆春節檔電影以小成本喜劇爲主,缺乏重工業視效大片,因此年前的預測普遍保守,最終出來的數字還是讓業內人士相當滿意的。

另一個是春節旅遊數據破紀錄——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9.0%;

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7.7%,也打破了歷史紀錄。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2024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90億人次,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自駕出行的數據,增長趨勢非常明顯。

和2019年疫情前的出行數據相比,鐵路、民航等保持了穩定,增幅在20%左右,變化不算大。

而自駕出行的人員規模,據交通部的數據,今年日均流動量在2.5億人次以上,相較2019年春運期間大幅增長85%左右!

在這個驚人的數據帶動下,和2019年疫情前相比,2024年春運自駕出行的佔比從65%左右提高到今年的80%以上,可謂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水分,比如統計口徑的變化,但自駕出行的火爆仍然是令人矚目的。

各大互聯網平臺公佈的數據也能佐證。

攜程租車發佈的《2024年春節租車自駕遊報告》顯示,龍年春節國內租車自駕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近一倍,較2019年春節增長超400%。

用戶在攜程下單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門票玩樂訂單均價400元以上,比2023年春節翻倍。

滴滴出行數據顯示,相比2019年同期,今年春運開啓以來打車需求上升了65%,預計整個春運期間(1月26日—3月5日),滴滴打車需求相比2019年同期上升約40%,其中異地打車需求上升約50%。

美團發佈的2024年春節“吃喝玩樂”消費洞察顯示,春節假期日均消費規模同比增長36%,較2019年增長超155%。

可以看到,整個春節期間的娛樂消費數據是大超預期的,跟年前商品消費的低迷形成了巨大反差。

我們還可以對照金融數據,相互佐證。

今年1月的金融數據,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CPI繼續萎縮。

1月CPI下降0.8%,預期-0.5%,前值-0.3%,跌幅出現了擴大趨勢。

商品價格下跌,通縮持續,讓資本市場感到恐慌,這是1月份A股非理性下跌的一個重要因素。

好消息是,社融數據超預期。

1月社融新增6.5萬億,超過預期的5.55萬億,是2014年以來單月新增社融最高的一個月。

和去年同期比較,1月份居民信貸需求明顯回升,短貸、中長貸分別同比多增約3187億、4041億元,是社融新增超預期的關鍵。

雖然這個數據也是有一定水分的,包含了春節假期錯位的影響,但增幅之大仍然是大超預期的。

這說明,消費端開始加槓桿了!

加槓桿的背後,是貸款利率的持續下降+商品價格足夠有吸引力+消費信心的企穩回暖,這三股力量的疊加。

短貸增長的背後,是短期消費的增長,這個已經反映在春節娛樂消費的火爆上。

中長貸增長的背後,是汽車、房子等耐用品的消費增長,這個數據更值得深入分析。

我們知道,這兩年經濟不景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房地產消費的萎靡,畢竟房地產是第一大產業鏈,帶動了最廣泛的產業鏈需求增長。

房地產的企穩回暖,跟A股指數的企穩回暖是息息相關的。

雖然汽車是第二大產業鏈,並且近年來消費增長明顯,但一輛車平均價格10-20萬元,離房價平均過百萬的數字差距遙遠。

因此,汽車需求的增長很難支撐房子需求萎縮帶來的經濟大盤衝擊。

我們看看今年春節期間的房產交易數據。

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44個重點城市在今年春節周成交量僅23.3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7%,同比下降40%,較2022年同期降幅甚至達到了82%。

相當悽慘。

難道年前的一波一二線城市的鬆綁限購、放鬆限貸,對購房者的刺激一丁點作用都沒有嗎?

其實不是的,不要被這個數據欺騙了。

這兩年,房地產交易早已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一邊是新房交易的極度萎縮,另一邊是二手房交易的逐漸升溫。

貝殼研究院在今年1月24日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新房市場交易規模雖然下滑,但二手房成交量卻出現了大幅增長。

整體數據如下:

2023年中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爲9.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2%,銷售金額約10.3萬億元,同比下降6.0%。

而二手房方面,2023年全國二手房市場成交套數約596萬套,面積約5.7億平方米,成交金額約7.1萬億元,成交面積和成交金額比2022年分別增長44%和30%。

2023年中國新房和二手房銷售面積合計約15.1億平方米、銷售金額合計約17.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分別增長6.3%、5.8%。

也就是說,2023年的中國地產需求其實已經見底企穩了。

只是由於受到新房交付不確定性的影響,消費者在購房選擇時大幅度轉向了“所見即所得”的二手房。

貝殼在美股上市,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575.7億元,同比增長31.08%,歸母淨利潤52.14億元,同比增長395.71%。

同樣可以相互佐證。

今年春節期間,二手房的交易變得更火爆了。

2月18日,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假期重點50城市二手房看房量和交易量水平比2023年大幅增長。

按日均統計,分能級來看,一線城市二手房看房量比去年春節增加90%,僅略低於2021年;二線城市增加180%,三線城市增加140%,均大幅超過2023及2021年。

交易量數據方面,今年的整體交易量比去年同比增加超七成。

其中,一線城市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微降3%,二線城市增加98%,三線城市增加65%。

一線城市交易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去年基數較高,2022年底以來的一波樓市鬆綁,政策紅利最大的就是一線城市,因此交易量提前透支。

去年以來,二三線城市的政策其實變化不大,該鬆綁的政策早都鬆綁了。

因此今年二三線城市二手房交易的火爆,纔是最值得關注的,這是1月中長期信貸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手新房遇冷,二手房交易火爆,整體房產交易量溫和回暖。

並且由於交易增長集中在二三線城市,這些地方政策變化不大,可持續性更強,未來大概率能保持。

雖然新房繼續遇冷,對房地產開發商和上游建築、鋼鐵水泥等行業不是好消息,但對下游家電家居、生活消費等行業來說,卻是個好消息。

這至少說明,疫情後的消費信心不足,要告一段落了。

只要消費加槓桿這個趨勢能保持下去,A股的見底向上,就有了堅實的支撐。

畢竟,現在的A股估值,處於十年底部,已經足夠便宜了。

這樣的買入機會,歷史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