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吐槽在崗時間10多個小時!如何破解"雙減"讓老師更累了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呂建,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有效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優化了校外教育環境。但有調查顯示,教師的負擔明顯增加,焦慮情緒也比之前增加了許多。不少一線教師在崗時間達10-11個小時以上,工作時間明顯增加。
隨着課後服務“全覆蓋”的實施,減負提質需求日益突出,教師動能不足、身心負擔增加也成爲現實問題。解決“教師更累了”這一問題,作爲教師的直接管理者、服務者,校長及管理團隊不能只拿“雙減”說事,要儘可能優化管理服務,營造良好的執教生態,不斷提高教師的幸福感、獲得感。
優化“放管服”。落實“雙減”,校長要引導教師逐步走出“唯分數”“唯考試”的工作狀態,優化“放管服”,儘可能爲教師“減負”。要結合落實“雙減”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爲教師提供精準的心理疏導與技術培訓;要嚴格落實作業減負,控制作業總量,減少教師批改作業時長;要有條件地引入社會資源參與課後服務,適當減輕教師的課後服務負擔;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實行“彈性上下班”及“延時服務積分”等時兌換機制,減少教師在校總時長;要實行基於“雙減”的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優化教師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爲教師“減負鬆綁”。
做好“加減法”。落實“雙減”與爲教師“減負”並不矛盾,關鍵在如何做“加減法”。從時間管理與精力分配來看,課後延時服務增加的時間,可通過彈性上下班適當對衝;學生作業總量減少,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教師可在優化課堂教學、課後服務、作業設計上多花些精力。從教師專業成長看,克服長期以來的應試慣性,既要擺脫思維定式,又要找到新感覺,進入新狀態。在落實“雙減”的過程中,學校要在減輕教師“物理”負擔的前提下,開展精準培訓與研討,推進教師知識、能力、素養重構。
建成“新常態”。“摸着石頭過河”是教師“累並痛苦着”的主要原因。校長要擺脫“唯分數”“唯考試”裹挾,把思想統一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上來。要保持“雙減”定力和持續穩定性,圍繞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三個工作重點,確定教師落實“雙減”的“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要制定教師“工作手冊”,明確教師履職任務;要明確教師履職的“應”“宜”“忌”,爲教師依法執教提供“技術要領”。進入教育教學“新常態”,清清楚楚地做熟悉的事,提高履職順暢度,教師的身心壓力、負擔才能減輕。
投入“真感情”。“雙減”之下,教師管理同樣是個“感情活”。校長尤其是規模較大學校的校長要放下身段,加大感情投入,與廣大教師同思考、同實踐。要充分理解“雙減”初期教師的困惑、誤解,與教師相向而行,探索教師“減負”新辦法;要學會聽“牢騷話”“抱怨腔”,找到感情投入切入點,爲教師紓解負面情緒;要強化團結協作精神,積極營造和諧的執教氛圍,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在績效考覈、評優、評先、晉職晉級等方面,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進一步優化教師成長生態。還要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努力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
“雙減”之下,在爲教師“減負”的行動中,學校要用心、用情、用行動切實破解“教師更累了”問題,讓廣大教師安心教書、靜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