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之光照亮青春奮進路——天津全力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以信仰之光照亮青春奮進路——天津全力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育人之本,在於立德鑄魂。
作爲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省(市)和全國“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天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新時代教育使命,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實踐,推出了一大批“津味”十足的思政“金課”,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着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新配方 巧包裝 有滋有味講好“關鍵課程”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如何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潛移默化地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成爲所有思政課教師面臨的共同課題。
“‘國泰’與‘民安’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這個學期的第一節思政課上,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思政課教師楚莉莉剛一走上講臺,就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隨後,她請學生參與多個故事的互動演繹,一起找尋心中的答案。下課之時,當她與學生們高聲唱起《孤勇者》,不少學生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孤勇者》這首歌在學生中傳唱度極高,其中的幾句歌詞更是與我們的黨史故事完美契合,思政課只有真的能夠觸及學生的心靈,纔會讓他們有所感、有所悟。”楚莉莉說。查閱資料、製作課件、剪輯視頻……今年,這位從事思政課教學25年的思政課教師,經過近4個月的反覆修改,又磨出了一堂“拿手一課”。
思政課不僅要有意義,還要有意思。2023年以來,天津組織全市思政課教師開展千堂“拿手一課”展示活動,設立磨課練兵重點實驗室,深入開展教學“大比武”,通過院、校、市三級“練兵”打磨,涌現出一批批讓學生真心感動、充滿時代溫度的思政“金課”。
爲了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天津市創新舉辦首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語言表達特訓營,以“實戰特訓”方式,手把手幫助教師提高課程設計、語言表達、溝通說服能力,聚焦思政課教師“會寫不會講、講了沒人聽、聽了難真信”的痛點和難點,特邀演講、辯論、播音專家,與思政課專家聯動授課。
有了“新配方”“精工藝”和“巧包裝”,思政課“活”了起來,更“火”了起來。課堂上,學生們的“擡頭率”不斷提高,曾經的“點名課”正在變身爲“網紅課”。
今年暑期,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更新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紅館)教學庫,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融入教學中。VR體驗、環幕放映、互動遊戲……走進這座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服務於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紅館”,彷彿置身於一座充滿智能元素的科技館。“沉浸式的教學模式,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們愛上思政課。”學院黨委書記康寧說。
如今,天津建成的5萬平方米虛擬仿真中心、紅色資源中心和12個思政重點實驗室,免費向大中小學開放。這些特殊的教學場館,將“單向度、講授式教育教學”升級爲“聲、光、電多維度教育教學敘事”;從平面到立體、從靜態轉動態,實現沉浸式場景驅動教育教學,不斷增強思政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實踐學 網上悟 有聲有色做好思政教育
如何把“書本上抽象的思政課”變成“學生現實生活中鮮活的思政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
“耀華紅橋學校距離曾經的天津戰役烈士紀念碑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離,這座紀念碑就是爲紀念在平津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上個學期,耀華中學紅橋學校高一學生走進平津戰役紀念館,思政課教師吳寶瑩和紀念館宣講員劉雅雯挖掘平津戰役“天津方式”背後的故事,結合耀華學校的紅色歷史,以“一張城防圖”“校園裡的彈孔牆”等主題串聯起歷史與現在,利用“家門口”的紅色資源,爲大家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
在中國民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飛行分校的師生2500餘人次在一週時間內奔赴楊連弟烈士紀念館、天津博物館、天津覺悟社紀念館、中航大科技園,穿越時空、對話革命先輩,觀歷史、學榜樣、看成就、悟原理、樹信心。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在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感受鄉村振興新面貌;在古文化街,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紅色場館,追尋光輝足跡、賡續紅色血脈……“行走的大思政課”“移動式教學法”,把課堂從教室搬到戶外,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讓青少年感知身邊變化,感受時代脈搏,真正讓思政課與時代同行、與現實同頻、與學生思想共振。
“我們成立了天津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聯盟,組織高校與12個在津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以及天津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結對開展‘館校共建’,引導學校把思政課堂搬到場館、基地。”天津市教育兩委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處處長楊明說。
針對青少年這些網絡“原住民”,天津創建40個網絡思政名師工作室,將網絡熱點與育人重點、理論難點與社會熱點相結合,打通線上和線下、第一和第二課堂的邊界,拓展傳統思政育人空間。
作爲首批網絡思政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金雪飛在過去的半年中,製作完成了52個短視頻“微課”,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收穫超過千萬的瀏覽量。在金雪飛的作品中,不僅有“四史”故事,還有不少國際政治內容。“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賦予愛國主義教育以新的時代特點,要讓學生們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金雪飛說。
青少年學生在哪兒,思政教育的重點就在哪兒。現如今,全市思政課教師結合國家要求、青年需求,圍繞時政熱點,不斷雕琢選題、打磨內容、推陳出新,讓互聯網“最大變量”成爲思想政治工作“最大增量”。
一體化 強隊伍
用心用情畫好思政“同心圓”
今年暑期,天津市大中小學“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集體備課會舉行,來自我市大中小學的思政課教師,共同開展教研,積極推動全會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各位專家和老師的分享,爲我們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做好全會精神的宣講員,提供了寶貴經驗。”會後,和平區四平東道小學校長焦茹深有感觸地說。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需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有針對性開展。
近年來,天津先後出臺一系列文件,深化新時代思政一體化建設,並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天津市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高位統籌推動一體化理論研究和教學改革。同時,還在全國率先設立16個區與高校共建的思政課協同創新基地,組織全市1400餘所中小學校與高校簽約共建,聯合開展課程開發、集體備課、教改研究等。
課程建設一體化推進的同時,一個個大中小幼一體化聯盟建立起來。
2020年,天津外國語大學聯合天津市新華中學、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學、和平區岳陽道小學等33所中小學校,成立“天津外國語大學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協同聯動機制、集體備課機制和教改共研機制,目前已輻射天津市、河北省和新疆和田等地的33所學校,累計開展集體備課、研討活動46場,初步構建起了全學段的“協同作戰”思政課育人新格局。
今年3月11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兩委組織拍攝,天津電影製片廠和相關高校聯合出品的電影《我要當老師》,舉行首映式。在隨後的38天時間裡,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18所高校進行了點映活動,逾20萬觀衆親臨觀影。
這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以思政課教師爲題材的輕喜劇院線故事片,展現了思政課教師積極應對挑戰、持續提升教學質量的決心與智慧。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
爲切實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天津打出“組合拳”。
——構建輔導員崗前培訓、骨幹培訓、高級研修、社會考察全鏈條培養體系,每人每年培訓全覆蓋。
——不斷健全完善思政課教師成長髮展機制,每兩年確定約100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人才培養工程學員,面向他們開展專題培訓和實踐鍛鍊。
——調整思政課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單設各學段職稱類別,實施單列指標、單設標準、單獨評審,並在全國率先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覈制度。
一系列重要改革,極大鼓舞了思政課教師的幹勁,讓大家心無旁騖、底氣更足地講好思政課。全市思政課教師隊伍面貌煥然一新,也匯聚起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強大力量。
在他們的引領、感召下,一批批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青少年,正在成爲新時代“築夢人”,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作爲、彰顯風采、貢獻力量。(記者 張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