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響力塑造可持續未來:畢馬威發佈最新年度ESG報告

今年,“新質生產力”成爲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議題之一,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評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框架,ESG(環境,社會及治理)實踐和披露,正在成爲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核心驅動力之一。

作爲專業服務機構,畢馬威中國以核心價值驅動自身的成長與專業服務能力。畢馬威中國躬身踐行ESG行動,並持續發佈《我們的影響力計劃》報告(簡稱,“報告”),以此做出自身努力。4月18日,畢馬威中國發布第四份《我們的影響力計劃》報告。

畢馬威中國踐行ESG 以“增益社會,構築未來”作爲核心價值觀

發佈會當日,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依託於科技、教育及人才的融合發展和推動,而這也正是畢馬威中國一直追求和踐行的方向——重視專業人才的招聘、培養和持續學習,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致力於攜手各方爲企業客戶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卓越貢獻。我們堅信,“我們的影響力計劃”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是我們的核心戰略,同時也是達成“信任與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畢馬威堅定不移地將ESG融入企業運營和服務脈絡,助力企業建立社會信任,並長遠地推動業務增長。

以價值爲中心的ESG行動,信任是核心基礎。畢馬威中國華東及華西區首席合夥人楊潔表示,積極響應並支持國家政策,是我們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領域所秉持的重要理念,有助於我們構築信任,成爲社會責任的引領者。我們致力於與各利益相關方保持開放、誠實和定期地溝通,以確保關鍵利益相關方地意見充分體現在年度ESG戰略和舉措中。

在實現共同繁榮的過程中,ESG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協調區域發展的關鍵點之一。畢馬威中國華南區首席合夥人李嘉林表示,今天的大灣區已是滿目繁華,創新活力迸發的沃土,也是充滿發展機遇的福地。畢馬威中國積極融入大灣區的發展浪潮,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更好地爲當地企業提供優質便利及定製化的服務,爲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畢馬威中國發布最新版ESG影響力報告:共築更可持續和更具韌性的未來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經管學院執行院長 張博輝、深圳市企業合規協會會長 王志樂、畢馬威中國華南區首席合夥人李嘉林、畢馬威中國“我們的影響力計劃”主管合夥人彭富強、畢馬威華振廣州分所黨委書記王潔及來自學界、企業、機構等各界嘉賓現場出席了發佈會。

四年中,畢馬威中國不斷提升自身全系統內的ESG行動標準,自首份2020財年《我們的影響力計劃》報告發布起,我們一直力爭做到行業模範,逐步將ESG融入公司戰略,運營及服務中,貫穿始終,積極爲員工、客戶、環境以及社會等創造正面的影響力,ESG理念已經深度刻入畢馬威中國發展的基因。

畢馬威中國“我們的影響力計劃”主管合夥人彭富強表示,2023財年報告是畢馬威中國第四份ESG報告,詳細披露畢馬威中國在治理原則、以人爲本、關愛地球、實現繁榮方面的重要舉措和關鍵進展。畢馬威中國堅持以身作則,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切實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身力量。未來,我們將持續增強”我們的影響力計劃”在內外部的感召力,培育我們的員工成爲ESG 轉型的代言人,將我們的影響力計劃的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從“自身行爲轉變”到“感染身邊人”,由“知”到“行”合力打造ESG 生態圈, 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運用專業能力和資源,畢馬威中國在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方面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助力縮小不平等差距,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畢馬威華振廣州分所黨委書記王潔表示,在畢馬威中國賦能社區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員工的參與也尤爲重要。黨員的身份時刻提醒着我爲身邊的同事們樹立好榜樣,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做實事辦好事。未來,我希望能繼續積極以身作則,勇於擔當,弘揚奉獻、友愛的志願服務精神,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帶頭組織和參加各項志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發揮社會影響力。

《我們的影響力計劃》報告四大核心內容:治理原則、以人爲本、關愛地球、實現繁榮

報告整體分爲四個章節,即:治理原則、以人爲本、關愛地球、實現繁榮,2023財年,畢馬威中國系統化提升ESG舉措,爲可持續、更加繁榮的未來做出畢馬威中國的努力。

治理原則:設立全國質量及風控先鋒委員會,榮獲隱私信息管理體系認證和獎項

畢馬威中國在2023財年取得了顯著治理成果,亮點在於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升級至最新標準,榮獲隱私信息管理體系認證和獎項。同時,公司實現了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成員的反腐培訓全覆蓋,並設立全國質量及風控先鋒委員會,助力業務團隊高效管理風險。作爲深圳市企業合規協會創會副會長單位,畢馬威中國積極推廣合規文化。公司深知ESG的重要性,不僅視爲業務核心之一,更重視培養員工成爲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力量。爲此,畢馬威組建跨職能團隊,提供ESG專業服務,涵蓋ESG 戰略、轉型和實施,脫碳、氣候和自然,ESG 報告,ESG 稅務,可持續供應鏈,ESG 財務諮詢、社會、ESG鑑證、ESG治理、循環經濟,全面滿足客戶需求。

以人爲本:踐行共融、多元與平等(IDE)理念,構建以信任爲基礎的共融文化

提升女性在領導層的比例強大、有凝聚力的員工力量是畢馬威中國引領前行,爲客戶以及社會成就創新,帶來積極改變的不竭動力。畢馬威中國2023財年的核心亮點,在於倡導機會平等,賦能於賦權予女性。在畢馬威中國,女性員工的價值得到充分認可,2023財年,在畢馬威中國,66% 的合夥人及員工爲女性;44% 的合夥人和總監這一級別領導人員爲女性,已超過畢馬威全球網絡目標,即到2025年,至少有33% 的合夥人和總監這一級領導人員是女性,這些數據都體現了我們重視女性員工的職業發展和成長。

在畢馬威,我們致力於讓同事們能夠在個人和專業層面上成長和發展,構建能夠讓員工獲得終身受益的學習機會,以讓員工爲更美好的未來做出貢獻並獲得認可。在2023 財年,年度全職員工總培訓時長:超過一百萬小時。繼ESG 101 必修課程後,畢馬威與知名商學院合作推出ESG 201系列課程,爲所有畢馬威員工帶來前沿學習資源,加速員工的ESG學習進程。

關愛地球:完成第一年內部碳價格收費,人均淨碳排放較 2019 基準財年減少24%

每個個體的行動或行爲都會對碳足跡產生影響,2023財年,畢馬威中國完成第一年內部碳價格收費(2021財年起已實現100%採購可再生電力),宣佈16條綠色路線,鼓勵員工低碳商旅出行,在全國14個辦公室設立了環保角,同時,圍繞世界環境日等主題節日帶動員工參與環保志願活動,以向全員貫徹更具低碳化的行爲選擇,實現人均淨碳排放較2019 基準財年減少24%。在辦公環境上,67% 的辦公室面積位於具有綠色和/或健康認證的樓宇中。畢馬威中國還邀請了28家核心供應商參與CDP 供應鏈計劃,較22財年增加了22%。

實現繁榮:爲社會和經濟帶來積極影響,踐行良好的企業公民精神

實現繁榮需要企業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還需加強與當地政府、監管機構和客戶的信任關係,共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讓每個社會個體都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善意。2023財年,畢馬威中國新開設無錫辦公室及成都智慧交付中心,加大在長三角區域佈局,延伸服務深度和廣度。畢馬威中國長期開展支教活動,2023財年,畢馬威中國支持援建的第五所鄉村小學落成,爲促進鄉村教育發展貢獻力量。此外畢馬威中國加大社區總投入,邀請了1,722名志願者參與社區活動,貢獻16,776個志願者工時,較22財年提升145%,超過91,000名直接受益者,這一數據較22財年提升140%。畢馬威中國還提供了11,874小時的無償專業服務時長,支持 "活水計劃",幫助超過100家非營利組織加強專業發展,間接惠及約11.6萬人。

召開以“解碼‘新質生產力’| 推動企業和社會經濟綠色發展之路,樹立世界榜樣和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爲主題的圓桌論壇

當日,畢馬威中國“我們的影響力計劃”主管合夥人彭富強主持主題爲“解碼‘新質生產力’| 推動企業和社會經濟綠色發展之路,樹立世界榜樣和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圓桌討論,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研究所所長 張修玉,紅樹林基金會(MCF)執行理事長 劉明達,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華南區域項目主任 師華,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原,香港商報董事總經理 戴傑,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諮詢服務合夥人 朱雅儀依次發言參與討論。參與討論嘉賓認爲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諮詢服務合夥人朱雅儀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時期,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與國家“雙碳”目標高度契合,已成爲衡量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參照系。對於企業而言,注重ESG是實現自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答題”,ESG日漸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衡量標準和管理工具。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僅僅將ESG作爲“可選項”,而是將其真正納入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中。(摘自2023財年《我們的影響力計劃》報告)

舉辦2024財年“我們的影響力計劃”重點項目的發佈儀式

在今年的發佈會上,我們也攜手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公佈了進一步將ESG化爲行動的重磅項目,致力於共築一個更可持續和更具韌性的未來。

畢馬威中國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攜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於以市場化手段爲市場參與者提供精準高效的碳排放交易解決方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爲市場參與者提供碳排放交易解決方案。

發佈會現場,星島新聞集團宣佈畢馬威中國以“策略夥伴”身份加入由星島新聞集團主辦的【ESG認證計劃暨嘉許禮2024】,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兼社長蔡晉爲大會發言。這是媒體與社會對畢馬威中國踐行ESG的高度認可。

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全球自然生態改善,是全人類刻不容緩的責任。發佈會現場,畢馬威中國聯合深圳市一個地球基金會(OPF)、紅樹林基金會(MCF)舉辦“粵港澳大灣區ESG生物多樣性先鋒企業榜單”項目啓動儀式,該項目以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爲指導單位,由香港商報擔任承辦單位,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爲支持機構。該項目旨在通過樹立生物多樣性保護企業榜樣,期待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保護,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此外,當日,畢馬威中國還進行“綠美廣東”捐贈,向廣東省鄉村振興基金會捐贈,全力支持鄉村振興。通過捐款支持廣東省鄉村振興基金會,畢馬威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爲鄉村的經濟社會進步注入新動力。這不僅是捐款捐物的體現,更是畢馬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

站在人類更長遠未來的角度,畢馬威中國呼籲每一個社會參與單位,都應以身示範,躬身踐行,讓更可持續的價值觀深入思想意識深處,共同塑造更安全、更公平、更綠色、更繁榮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