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不是菜市場 應逐漸過渡到預約制

近日大陸多地新冠疫情呈快速感染之勢,許多醫院的急診室、發熱門診被病患擠爆,醫護人員因自身感染新冠,上班人力嚴重不足,有些染疫醫護甚至強拖病體、抱病上班。

高福表示,如果民衆一直停留在得病就去排隊的認知,那麼醫療資源永遠也不夠用。他希望通過這次「危」找到觀念改變的「機」,呼籲民衆一起轉變觀念,把醫療資源利用好。

談到疫苗的保護力時,高福表示,疫苗的四級防護包括防感染、防發病、防傳播、防重症死亡,目前從全球的數據來看,新冠疫苗只在最後一級即防重症死亡有明顯效果。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家還要戴上口罩,而且從免疫力的持續時間來看,很可能未來半年內還要再打一次疫苗。

此外,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在一場內部培訓會上強調,「社區醫院是新冠患者救治的第一道關口,只要用對了救治方案,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在『黃金72小時』內得到緩解,進而防止由輕症轉向重症。」

張文宏強調,在這寶貴的3天裡,首先應該將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用下去,「當前,二級和三級醫院的牀位週轉一定是慢的,早期的輕症患者輾轉於大醫院排隊、就診、吊點滴,反而可能會延誤、加重病情。在治療的初期,在沒有合併細菌感染時,一定要對症下藥。」

「其次,爲了防止輕症轉重症,一旦檢測到患者氧飽和度有所下降,那一定是肺部功能出現了問題,可以配合用一定的激素」,張文宏表示,「社區醫生也不用過度擔心激素使用、或者血糖控制等問題。激素是目前爲止在輕症向重症轉化的高危人羣中明確有效的藥物,而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等也能在監測下同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