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提「疫苗通行證」北市:會研究

北市議員應曉薇提議,臺北市可推「疫苗通行證」,與世界接軌。(遊念育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起開放第二、三類對象接種AZ疫苗,六都市長都已接種,臺北市議員應曉薇關心如開放一般民衆施打,在費用細節上的注意事項,也建議北市可推「疫苗通行證」;臺北市聯合醫院院長黃勝堅表示,年輕族羣副作用痠痛比例稍微高一點,55歲以上成年人副作用相對較少,黃也提醒,懷孕婦女或對疫苗過敏的民衆,應避免施打。

應曉薇提問,臺灣疫情看起還很幸福,但大家對疫情還是很渺茫,過去臺北市長柯文哲曾說天氣熱一點,疫情就會好一點,但從全世界趨勢看還並沒有,現在衛生局是否還敢推估疫苗結束的時間

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不太容易,但最近有反彈機制,世界各國疫苗的取得還是有困難,美國目前已施打2億劑,都還是有反彈的現象

應曉薇提到,北市應率先發展「疫苗通行證」,施打過疫苗的民衆就有憑證,或是某些場域沒有施打疫苗不能進入,只要靠着疫苗通行證,才能做好管理

對此,黃世傑說,可能在技術上會有問題,還有國際認證的問題,美國他們就不願意做護照,至於哪些疫苗和情況纔可以做爲國際認證通行許可,目前還沒有共識。。

針對局長的迴應,應曉薇反駁,不管國際,他是個我們無法逃避的問題,生活型態在改變,要先把臺北市管好,應該要及早做規畫,要和世界接軌,有了疫苗護照,纔會知道施打疫苗的普及率,如普及率很低就可能鎖國

應曉薇還說,我還沒談到「疫苗護照」,而是臺北市的「疫苗通行證」,臺北市智慧城市應該要先做起,未來如果施打率太低,其他國家也不會建議來臺旅遊,就可能會鎖國,應該要提早規畫,有助於告訴臺北市民施打疫苗還是要接受,是個世界的生活型態;黃世傑表示,「我們會來研究。」